第一節(jié)? 概 述
?? 清遠散文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藝術(shù)世界。題材廣泛多樣,抒寫自由靈活,感情真實深刻,語言清新流利,給我們以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。這里有唱給故鄉(xiāng)的戀歌、粵北山村簡單純樸安詳?shù)脑鷳B(tài)印象、市井民眾謀生的艱辛知足的歡笑;這里有城市高樓大廈的崛起、北江大橋的飛架、飛來峽水利工程的壯麗;這里有社會轉(zhuǎn)型時期的誘惑迷茫、現(xiàn)代人靈魂迷失的拷問、鐵肩擔道義的追求;這里還有美麗的清城、多情的北江、洞天福地的飛來寺、古村遺韻的連州城?;洷碧禺a(chǎn)、瑤寨風情、世態(tài)悲歡、人生際遇、喧囂嘈雜的都市、
??? 靜謐淳樸的鄉(xiāng)村……好一幅恬靜溫馨、如詩如畫、如夢如幻的清遠風情畫!
建國后,清遠市的清遠散文創(chuàng)作逐步繁榮。1988年以前,主要的作者作品有:曾下放連山和在連南掛職的梵楊(四會縣人)所創(chuàng)作的紀實文學《瑤家人》,刊于《作品》1964年1月號。歐陽翎(連縣人,在省作協(xié)工作)創(chuàng)作的《大東山散記》、《在深山峽谷中》分別刊于1959、1964年的《作品》,前一篇還被收入廣東中學語文教材。在連山縣委宣傳部工作的陳云清(羅定人),曾在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南方日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《春風浩蕩》等散文作品。1980—1982年在清遠縣掛職縣委副書記的鄭江萍(佛岡縣人)創(chuàng)作了《抗洪日記》等一批散文,發(fā)表于《羊城晚報》。清遠縣的朱明鏗、英德的丘志清也在省級報刊發(fā)表過散文。
1988年清遠建市后,散文作家隊伍迅速發(fā)展壯大。他們大多是報業(yè)雜志的從業(yè)人員、政府辦公與宣傳部門的新聞官員。潘偉,現(xiàn)任清遠日報社長、總編,著有散文集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和攝影散文集《民間一瞥》。唐德亮,清遠日報副總編輯,創(chuàng)作散文集《心路漫漫》,雜文集《冷語熱言》。劉耀杰,曾任清遠日報副刊部副主任、編委,現(xiàn)任《飛霞》文學月刊主編,著有散文集《美麗的沼澤》。華海,現(xiàn)在連州市委機關(guān)任職,出版詩歌散文合集《一個人走》。陳露,現(xiàn)任清新縣文化館館長,出版散文集《驛外橋邊》。朱明鏗,曾任清遠市委宣傳部新聞文藝科科長、《北江》雜志社副主編,著有散文集《雨霽集》、《走進春陽》、《心潭集》和《心源集》。陳玉梅,現(xiàn)為《清遠日報》副刊編輯。創(chuàng)作散文集《俏也不爭春》、《尋找人生真諦》。還有黃海鳳、陳俊年(掛職)、高小莉(掛職)、徐潤、傅璽政、羅俊新、鄧國珍、王艷超、黃家賜、毛慧芳、歐平、姚燕飛、陳修飛、陳家輝、梁建文、郭南斯(英籍華人)、劉國華、李代權(quán)、許文清、黃軒遠、鄧翠蘭(白露) 、祝國湘、歐炯常、陸上來、蔡永洪等散文作家。這些散文作家的辛勤勞作,提高了清遠散文創(chuàng)作的水平,開創(chuàng)了清遠散文創(chuàng)作的新局面,使清遠散文面貌煥然一新。
這首先表現(xiàn)在,清遠散文作家大多出身民間、來自底層,兼有新聞記者職業(yè)的敏銳,常常以平民的視角原生態(tài)地記錄生活,自覺地作為清遠從貧窮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現(xiàn)代化進程的見證人。潘偉,連州人,滿懷依依的故鄉(xiāng)深情,在散文集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中以“本地土著”而自豪,如數(shù)家珍地描繪家鄉(xiāng)的山川風物。圭峰晚靄、秀巖滴翠、靜福寒林、雙溪春漲、楞枷曉月、龍?zhí)讹w雨、巾峰遠眺……單是這“連州八景”的題名,就足以令人神往了。他的散文創(chuàng)作原則是:“眼睛向下,鏡頭向下,筆頭向下”。他的作品聚焦于社會下層眾生,真實地記錄形形色色的市井民眾的悲歡離合,業(yè)無貴賤,態(tài)無美丑,以平靜的心態(tài)、平視的角度、懷著幽默和溫愛、帶著理解的微笑看待百姓日常的酸甜苦辣。唐德亮的大多數(shù)散文作品帶有自敘傳的特征?!哆b遠的鄉(xiāng)夢》、《夢回老屋》、《芒草小記》)這些描敘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作品,讓讀者笑中帶淚、樂中帶淚地品嘗到一個孤兒的困窘與辛酸,感受到失去親情的彷徨和凄苦,更體驗到作者在逆境中自強不息、奮力拼搏的精神和品格。劉耀杰在散文集《美麗的沼澤》里懷著欣喜之情,從新聞記者的角度觀察、感受、吟味生活的細微變化,以平民的視角、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反映生活,表達對新時代的贊美和歌頌?!侗苯愫谩?、《夏日的感覺》、《秋姿》、《秋味》、《夜游北江》等一系列作品流露出作者內(nèi)心濃烈的“北江情結(jié)”。鄧國珍,英德人,出生于一個偏僻山村普通農(nóng)民家庭,先后從事過耕田、上山、建水庫、中學教師等工作,散文集《鄉(xiāng)下雜糧》抒寫土地的貧瘠、鄉(xiāng)村的平窮、鄉(xiāng)情的鄙陋,真實自然,誠摯淳樸,盡管有些作品從創(chuàng)作上看還顯得不夠成熟,但透漏著一種原生態(tài)美,散發(fā)著泥土的芬芳。蔣馨舜曾經(jīng)做過教師、新聞秘書,生活和工作都在偏遠的連山,散文特寫集《邊情》關(guān)注的大多是一些底層的弱勢群體,是被社會“邊緣化”的群體。這些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(yè),但都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,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。
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實的文學樣式。清遠散文作品感情真實充沛,語言都從肺腑中流出。說真話,敘事實,寫實物,抒真情。華海散文創(chuàng)作的思想主線是,關(guān)注現(xiàn)代人迷失的靈魂,高揚人文精神的大旗,執(zhí)著追尋心中的夢想。在《癡人說“夢”》、《夜的眼》、《人,有沒有靈魂》、《珍重生命》等一系列散文里,作家一次次提醒:人除了做“五子登科”的夢,還應(yīng)該有理想之夢、藝術(shù)之夢——閃耀著詩意和精神光環(huán)的夢;在紅綠燈交錯的十字路口,不妨停一停,想一想,問自己的心靈究竟需要什么。他的散文以審美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人和物,以敏銳細膩感覺去捕捉奇妙的瞬間,時而給喧囂浮躁的世界撒下一片清凉,把讀者帶入月朗風清的凈土;時而為冷漠蒼白的心靈注入熱情,激活人們渴望奔流和飛翔的靈魂,陳露的《驛外橋邊》袒露了作者面對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恩怨情欲、得失成敗的心路歷程,呈現(xiàn)出一片空靈清曠的心靈世界。一方面,他是一個積極入世的尋夢者,他能欣喜地發(fā)現(xiàn)現(xiàn)實世界的豐富多彩,對人世的悲歡離合、喜怒哀樂、恩怨得失有強烈的關(guān)注和同情。一方面,他是一個悠然出世的超脫者,在繁華喧鬧里保持一份清醒,能跳出狹隘的圈子,從更廣闊的時空思考生命的真諦,內(nèi)心獲得恬靜安詳。柔美多情的女性散文作家陳玉梅,她的寫作立場有一種強烈的女性意識,女性意識的話語表達使其作品情感豐富而細膩,風格單純而明亮。特別是那些談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類的散文隨筆,展現(xiàn)出成熟女人的心境平和、理智寬容與真誠豁達。其中漫談婚姻家庭的作品情感真實而坦誠?!澳切┳苑Q新新人類的男女青年,由于受到所謂新潮愛情的影響,他們的愛情大都像袋泡茶:一泡就出味,一飲就解渴,一旦無味就整包扔掉,干凈利索?!保ā洞莶钀矍椤罚艾F(xiàn)實生活證明:簡單也是一種享受。無論物質(zhì)生活還是精神生活,不必搞太多所謂隆重、熱烈、莊嚴的形式,而是要盡量簡化生活的內(nèi)容;亦無需太多的虛榮,少許則生激情,太多便成銬鏈?!保ā逗唵我彩且环N享受》)
清遠散文作家大多又是詩人,唐德亮、華海、黃海鳳等就是知名詩人。有些散文作家還是攝影家,如潘偉、朱明鏗。正因為散文作家多才多藝,散文的語言自然、清新、簡潔、優(yōu)美。這些作品描繪事物栩栩如生,歷歷在目;傳達聲音摹聲擬響,惟妙惟肖;刻畫形象妙趣橫生,充滿詩情畫意。唐德亮散文的語言似詩一般清新流利,文采飛揚、節(jié)奏明快,意象空靈,情緒流暢而細膩,呈現(xiàn)出清新宜人的情趣美、蘊藉含蓄的技巧美?!抖顺庂x》是其代表作品。朱明鏗喜歡攝影和書法。攝影講究光和影的調(diào)配,動和靜的和諧統(tǒng)一;書法更是講究空間的布局和線條的組合。在朱明鏗的筆下,清遠的山山水水變得生動起來,鮮活起來。他的散文文字優(yōu)美流暢,筆調(diào)活潑含情。黃海鳳是位詩人,她的散文帶有詩意特征,很多篇章蘊涵詩歌語言的特質(zhì),散文創(chuàng)作意境的創(chuàng)設(shè)和隱喻的使用。陳露寫詩追求“簡潔、明朗,包括語言本身的‘意象’的感覺”,“我的散文寫作常常受到來自這種‘思維’的影響,甚至在文中直接套入一些新詩舊詞的句子,以祈多一些所謂‘彈性、張力’。”他的散文作品用詩的語言作靈魂的獨白,憂郁地訴說自己情感的失落、旅途的孤寂、人生的無奈,玩味孤獨和寂寞,望月傷懷、對花落淚,敏感細膩,有濃郁的浪漫感傷的情調(diào),感覺竟然是散文詩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
第二節(jié)? 潘偉的鄉(xiāng)土、攝影散文
潘偉(1955—),廣東連州人,當過知青、干部、新聞秘書、縣委辦副主任。曾任清遠市委新聞秘書、清遠日報社長、總編,現(xiàn)系清遠市政協(xié)常委、副秘書長,廣東作協(xié)會員,清遠市作協(xié)名譽主席。著有散文集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,長篇報告文學《走出寒極》、《大路歌》、《十八萬山民大遷移》。從2000年2月-2007年底,潘偉在《清遠日報》的周末版上開設(shè)了一個攝影圖文專欄“民間一瞥”(共380期,后結(jié)集成書《民間一瞥》出版),這一獨特的專欄形式引起了新聞界和攝影界的關(guān)注,當年就獲全國報紙副刊優(yōu)秀專欄一等獎,各大報刊先后推介該專欄或轉(zhuǎn)摘其中的作品。入選連州首屆國際攝影年展,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;攝影專題《稻草人》入選巴黎首屆世界攝影雙年展。該專欄獲得國家級、省級多項大獎,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和民間百姓的追捧,潘偉在清遠也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名人。2008年他被中國報業(yè)協(xié)會推薦成為《中國報業(yè)》第11期的封面人物。
散文集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收錄潘偉1988-1993五年間發(fā)表的部分作品,這是一首唱給故鄉(xiāng)的“戀歌”。作者對故鄉(xiāng)滿懷深情,在書中他以“本地土著”的自豪,如數(shù)家珍地描繪家鄉(xiāng)的山川風物。圭峰晚靄、秀巖滴翠、靜福寒林、雙溪春漲、楞枷曉月、龍?zhí)讹w雨、巾峰遠眺……單是這“連州八景”的題名,就足以令人神往了?;洷鄙匠堑乃募久谰白屓顺磷恚宏柎喝?,望開花的田野一片錦繡,蜂飛蝶舞;酷暑仲夏,探鬼斧神工的地下河,感受神秘的“清涼世界”;秋高氣爽,登臨巾峰,聽松林濤聲,賞銀杏金黃楓葉火紅;隆冬時節(jié),伴雪珠歡跳,看陽光下冰消雪融;這里有滿山遍野、鋪天蓋地的竹林,有峭峰飛流、萬馬奔騰的瀑布,山間幽谷有清澈甘甜的溫泉,高山頂上還藏著平靜如鏡的碧湖……他認真地讀大自然這本書并從中領(lǐng)悟人生:面對朗朗明月,輕吟古人的詩句,下定決心:“從今以后,我將摘去面具為人為文,光光明明正正大大一如天上之皓月!”。
“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”。 依山傍水的邊城風調(diào)雨順、物產(chǎn)豐富:皮嫩爽甜的東陂馬蹄、醇香油潤的孔塘煙、滋補強身的黃精酒、風味獨特的東陂臘味、皮薄滑嫩的水角糍、儲量巨大的漢白玉、西江石……他更迷戀百姓們簡單淳樸安祥的生活:“日頭好,村姑大嫂便挽上一籃子衣服,在水邊慢悠悠地搓,‘三個女人一個墟’,碼頭溪畔就嘻嘻哈哈的鬧成一片。笑飽、鬧足、洗凈,河灘上的大石和菜園子邊上的籬笆就晾滿了花花綠綠的衫褲。尋覓野趣的港客便羨慕:日子過得好悠閑哩!”(《粵北之秋印象》) “遠遠地,有一撮林子,人走近,便見一村人家。狗是懶洋洋的趴在泥地上,眼睛半開半閉,見有生人也不理不睬。豬卻吃飽不睡,大搖大擺走家串戶。若果你隨便走入一戶人家坐坐,來人就是客,熱情的主人會給你送上一大碗清茶,和一小包黃煙絲,再坐,便又裝來一小竹箕紅瓜子,抑或花生,一個勁地端到客人面前:吃哩吃哩,自家種的。話是本地‘星子聲’,婉轉(zhuǎn)柔和,極富音樂感,若出自女子之口,便是悠揚如歌。走過一村又一村,走遍這片紫色的土地,說的,仍是一種話?!保ā蹲仙璧亍罚┖靡环耢o溫馨、色香味俱全的山村風俗畫!正與如詩如畫、如夢似幻的美景圖相映襯!從這樣的文字里,讀者仿佛回到了沈從文的《邊城》。
小山城歷史悠久、位置險要、人杰地靈,荒山僻野處存留著大批的歷史文化遺跡,作者帶著懷舊的筆調(diào)、遺憾的口吻、惋惜的嘆息寫它們在急速奔涌的時代浪潮中的悄然沉寂和冷落。青石驛道、高大城門見證過古城的繁盛和喧鬧;雕梁畫棟、巍峨牌樓、欽賜橫匾彰顯出曾經(jīng)的輝煌和榮耀;曾是南朝梁武帝寵臣的廖清虛結(jié)廬靜福山;唐代文學家韓愈作《燕喜亭記》以傳世;宋代文人張栻為連州八景題詩;因兄弟聯(lián)登進士榮歸故里而命名的“雙桂村”;憑詩書傳家自稱是李白后裔的白家城。讀到“文化之思”這一部分的篇目時,別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。當然,潘偉“懷舊”但并不“守舊”,他能敏感地捕捉新生活的苗頭,發(fā)現(xiàn)凡人身上的不凡之處,他以簡潔而傳神的筆刻畫家鄉(xiāng)的一群有趣的、充滿活力的人物:白手起家、四代同業(yè)的建筑工程師;不坐政府辦公室卻堅守自然保護區(qū)的守林人;癡迷根雕“無米風流”的“得景齋主”;醉心于篆刻藝術(shù)終成氣候的“白癡道人”;自嘲“全身刀,沒把利”、專心搜集整理民間藝術(shù)的黃老大;走南闖北勤勞致富的普通農(nóng)婦;“字如其人”、雄逸豪放的書法家威叔……。潘偉贊賞“善于從平凡中找到美”的藝術(shù)家。他自己也是喜歡下鄉(xiāng)。因為“鄉(xiāng)間的豐富,使我作文不用搜索枯腸;鄉(xiāng)間的多彩,使我的筆不致單調(diào)枯燥?!保ā断锣l(xiāng)》)
“我寫的散文,幾乎每篇都離不開家鄉(xiāng),就寫這2663平方公里的地方,會不會局限,會不會‘坐井觀天’呢?一日翻書,知道威廉﹒??思{說過這么一句話:‘我的像郵票那樣大小的故鄉(xiāng)本土是值得好好描寫的,而且即使寫一輩子我也寫不盡那里的人和事。’一塊‘像郵票那樣大小的故鄉(xiāng)本土’,人家照樣能寫出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來呢??梢?,不在乎寫什么,關(guān)鍵是怎么寫?!保ā逗笥洝罚┡藗サ淖髌凤柡鴿庥舻泥l(xiāng)情,他常常從一些極平常的“屋前屋后,種瓜種豆”一類的生活中,去發(fā)現(xiàn)別人沒有留意的美。他寫的景有聲有色,有動有靜;他寫的人有棱有角,生動傳神。
攝影散文集《民間一瞥》無論情感和視角,都是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的延伸,或者說,是換一種方式寫故土上的人和事。
潘偉是報業(yè)界人,他認為辦現(xiàn)代報紙需要懂圖,要圖文并重。開辟“民間一瞥”這個欄目既是時代對報紙的要求,更是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。
當今社會多的是兩類攝影師:一類是新聞攝影師。他們關(guān)注突發(fā)事件,行動迅速,往往冒著生命危險,捕捉戰(zhàn)爭、災(zāi)難、痛苦等大題材,將歷史的轉(zhuǎn)折點定格。一類是影樓攝影師。時尚攝影、人體攝影、明星攝影、婚紗攝影即是他們的專業(yè)強項,其作品追求畫面的唯美效果,從拍攝前期的布光、構(gòu)圖、中期的色彩校正,到后期的排版印刷都精心安排。顯然,潘偉屬于另類。他創(chuàng)作的原則是:“眼睛向下,鏡頭向下,筆頭向下。” 創(chuàng)作主線是:反映民間真實的平民狀態(tài)。“為了辦好這個專欄,我常常利用業(yè)余時間混跡于‘民間’,擠公交車,吃大排檔串小街巷。慢慢我進入了‘民間’,泥瓦匠、打鐵匠、剃頭匠、賣藝人、修表師傅、地攤游醫(yī)等等‘江湖’中人也一一‘進入’了我的鏡頭,‘江湖’無邊,流品雜衍,也有騙子大盜,但更多的是自食其力或自食其藝的勞動者,其中不乏能工巧匠。我把鏡頭聚焦于社會下層的群體,是想把形形色色的市井民眾的生存狀態(tài)真實地記錄下來,業(yè)無貴賤,態(tài)無美丑,我因此不用‘超廣角’,我盡量弱化‘鏡頭感’,為的是不夸張生活和不扭曲生活,使照片更接近生活的原狀態(tài)。我拍攝的是常人、常態(tài)、常景、常物,其實日常生活中并不缺少有意味的細節(jié),缺少的是發(fā)現(xiàn)”,“我主要是想表達老百姓正常的生活。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本質(zhì),生活原來就是這個樣子”(《作者自述》)。
“對于偉大的攝影作品,重要的是情深,而不是景深。”(攝影師皮特·亞當斯)潘偉以平靜的心態(tài)、平視的角度,懷著幽默和溫愛,帶著理解的微笑看待百姓的常態(tài)生活。畫面中老百姓,長相普通、衣著樸素,生活還很貧困,謀生艱難,但是他們做事的態(tài)度樂觀,神情專注,對自己的職業(yè)有一份自尊,各把手邊的事做到最好,各安其命,自得其樂,不需要太多的同情和憐憫:算命先生一臉凝重地掐算、街邊賣藥的張開大嘴拼命吆喝、清洗抽油煙機的獨自吹簫自娛自樂、鄉(xiāng)村孩子在曬谷坪向籮筐里“投籃”、 賣紅薯雞蛋的瑤家“阿妮”以“思想者”的姿勢發(fā)呆、民工大錘小錘長釬短釬全身“武裝”站在街頭等待雇主,年青母親的擔子一頭是絲瓜一頭是孩子,阿婆忙織布孫兒露出屁股在旁邊玩耍,瑤族大媽曬著太陽納鞋底,地攤賣書老漢搖頭晃腦吟唱書……。那些常人見慣不怪、過目即忘的形象,一下子鮮活的呈現(xiàn)在讀者眼前,讓人感到熟悉而親切。
“我不是一個預(yù)先作準備的攝影者,我看到一張照片在那里,我只不過是按下快門而已?!保?span style="COLOR: black; FONT-SIZE: 12pt">攝影師李﹒佛瑞蘭德)《民間一瞥》正是如此。它將民風、民俗、民情都納入視野,捕捉生活中的細節(jié),人物仿佛只是無意地路過潘偉的鏡頭,不小心被拍到。從純技術(shù)的角度來看也許有些粗糙,過于原始,但作者愿意忠實于生活本身、更希望突出照片的內(nèi)容,把生活的真相還原給讀者,所以他盡量在弱化技術(shù)、弱化鏡頭感。在他看來,“記者喜歡用廣角,廣角夸張,該表現(xiàn)的東西非常突出,事實上我覺得是扭曲了生活,不是原汁原味的?!彪m然攝影只是一瞬間的定格,但潘偉的《民間一瞥》的每一幅畫面卻都是有故事的,它在讀者的意念里延伸,它構(gòu)成靈動的時空。好幾幅照片拍的都是人物的背影,如:《柴米夫妻》、《(人+木頭)—人=工作量》、《一頭是傳統(tǒng)風俗,一頭是現(xiàn)代生活》、《戲散了,搬凳回家吧》、《集市貿(mào)易與電子商務(wù)并存的時代?》、《懷念蛙聲一片》、《都市“喇叭花”》、《人愈藏,愈靚》,但這些“背影”都有聲有色、有動人的表情:謀生的艱辛,親情的溫暖,升斗小民的喜悅,柴米夫妻的體諒……。
攝影是客觀的記錄,但再紀實的攝影都會帶有作者的主觀意圖,都不可能純客觀的。圖像是直觀的同時又是靜止的、局部的,文字則具有敘事、說理、言情、表意的功能,文字的點化,豐富了圖像的意蘊,因此,“文字不是圖片的詮釋,而是圖片的延伸,引導(dǎo)讀者的思維發(fā)散?!保ā蹲髡咦允觥罚?span style="COLOR: black; FONT-SIZE: 12pt">《民間一瞥》有別于其他紀實攝影作品的最顯著、最精彩的地方正在于其幽默風趣、簡潔活潑的配文。作為散文家的潘偉,他有對生活敏銳的感受,有對人物內(nèi)心世界細致體察,更有長期讀書積累的豐富知識和寫作練就的文字功底。仿佛是隨意的一瞥,卻是長久凝視的結(jié)果,看似“隨手拈來”配文,卻是反復(fù)斟酌推敲而成。比如:為了上“刀山”的圖片配文,潘偉讀完了南懷瑾的《中國道家簡史》,對中國道教的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才寫?!抖际小袄然ā?》的配文:“名”與“實”之間產(chǎn)生極大反差:在貴陽,人稱“背篼搬運短工”為“喇叭花”,因背篼口大底小,形似喇叭花而得名。“喇叭花”是農(nóng)閑進城攬零活的農(nóng)民,晝以背篼替人背物,夜枕背篼露宿街頭,風來雨去,寒至暑往,何處洗澡?何時更衣?那是別人的城市。鏡對“喇叭花”之背影,心中凄然!——簡短而深情的文字,解讀出“喇叭花”在都市生活的處境和心境,“名”與“實”的極大反差又令讀者忍不住對這群壯漢們的背影含淚一笑!
《老外算命》是作者珍愛的作品:大師一臉凝重,老外煞有介事,導(dǎo)游小姐呢,則悄立一旁聽新鮮。照舊搖簽測字問八字,照舊看掌看臉聽話音。老外也講生辰八字?大師也懂倫敦口音?問官運?問情運?問命運?法師號稱法昌,老外名喚托尼——1996年夏天,我在飛來寺大雄寶殿側(cè)廂攝下了這張耐人尋味的照片。算罷別人命,自己命難算,翌年春,大師和寶殿一起毀于洪劫。大師遙升天國,老外遠渡重洋,嘆世事,終難料,人算豈如天算?
——沒有文字,誰解其中的玄機?讀了文字再看圖像,怎會不驚心駭目!
“在常人常見處見出不常,是攝影家潘偉的眼力所在;在常人未見處見出意義,是作家和報紙總編輯潘偉的功力所在?!保ㄠ噯⒁睹耖g生活的圖像志》)
高樓林立,車水馬龍,喧囂嘈雜的都市里,現(xiàn)代人常感嘆“近處無風景”、“生活在別處”,潘偉的散文集《故鄉(xiāng)這方土》和攝影散文集《民間一瞥》讓我們?nèi)粲兴?,若有所思,若有所悟——我們遺漏了什么?我們忘記了什么?我們該做什么?
第三節(jié)? 唐德亮的散文
唐德亮是以詩人的形象馳騁載清遠文壇的。但是,他不滿足于只是依靠詩歌的平仄、韻腳來即景生情、感悟人生。他還熟練地駕馭著散文這一“文學輕騎兵”真誠而快捷地鋪敘人生和世態(tài),抒寫心靈和性情,先后在《人民日報》、《戰(zhàn)士文藝》、《廣西日報》、《南方日報》《羊城晚報》、《花溪》、《海南日報》、《粵海風》等60余家報刊上發(fā)表散文100余篇,有作品被《散文選刊》轉(zhuǎn)載,出版散文集《心路漫漫》,雜文集《冷語熱言》。他的散文作品多次獲全國、全省報紙副刊一、二、三等獎,其中《端硯賦》獲“中國記者肇慶行”征文一等獎(三篇一等獎之一),多篇作品入選全國各種散文選集。他的散文越來越受到讀者的喜愛和重視,產(chǎn)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唐德亮散文的題材和樣式廣泛而繁多,概括起來,可以分為三個類型:
一是雜感隨筆類的抒情散文。這類作品一般篇幅短小,題材廣泛。作者往往會景而生心,體物而得妙,神遇自然景象而心生感觸,目觀客觀風物而能得神韻,抒發(fā)情性而包孕深刻的哲理和思想的火花,在“綠色的荊棘里燃著一團彩色的火焰”。如《幽谷》、《江邊獨步》、《古樹》等作品。
二是展示作者遙遠的童年夢憶、人生歷程、故土情思的敘事散文。這類作品一般是描寫生活事件的某些片斷,介紹故鄉(xiāng)某種獨特的風俗民情,再現(xiàn)粵北連山古樸淳厚的民風鄉(xiāng)情,表達作者感恩故土、熱愛生活的故鄉(xiāng)情懷。如《田間》、《遙遠的鄉(xiāng)夢》、《芒草小記》等作品。
三是記載瑤山瑤寨獨特風光和游覽祖國各地的游記類散文。這類游記散文與一般的游記不同,作者不是單純地描寫風景名勝、山川水洼、鳥語花香,而是獨具慧眼地尋找一個最佳切入點,從而旁征博引融自然、歷史、社會、文化于一體,并作出縱橫捭闔的評說,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,在人文感受方面能給讀者以較大的啟迪。如《端硯賦》、《紅色山水》、《武夷山漫想》等作品。
唐德亮曾說過:“散文這種形式是最自由不過了。但形式的自由,并不意味著隨隨便便可以寫好。如果沒有對生活獨特而深切的感受,沒有對題材的理性思考,沒有對語言的刻苦錘煉,沒有找到最佳的契入點,那就很難寫出好作品來?!笔堑?,當唐德亮將熾熱的心靈投向生活、投向自然、投向歷史的時候,他的散文就呈現(xiàn)出別具一格的藝術(shù)風格。
首先,唐德亮的大多數(shù)散文作品帶有自敘傳的特征。散文本來就是一種個人化極強的文體,從唐德亮的作品中,我們可以感悟到作者那聰慧的思想、沉思的性格、堅定的信仰和踏實的生活習性,尤其是不會忘記作者的苦難、孤獨、奮爭的童年、少年。如在《幽谷》里放牧思想,驚異幽谷超凡脫俗出塵的美,要讓心靈詩意的花朵長久的棲居;《江邊獨步》俯視不舍晝夜的北江,心中突生出一種莫名的感慨:人生似江又不是江。青黃不接的三、四月吃菜難的時節(jié),一個挎著竹簍的小男孩趁著晨光曦微在荒蕪的山溝采摘竹筍(《遙遠的鄉(xiāng)夢》);在老屋那盞煤油燈朦朧暈黃的光亮中,一個孤苦無依的男孩正聚精會神地遨游在書中的世界(《夢回老屋》);那茂密翠綠的芒草,任由片片鋒利的芒葉劃過雙手,掠過臉旁,留下斑斑血痕,讓瀕臨失學的少年蓄滿淚水的雙眼重新燃起希望的光彩(《芒草小記》)……這些描敘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作品,讓讀者笑中帶淚、樂中帶淚地品嘗到一個孤兒的困窘與辛酸,感受到失去親情的彷徨和凄苦,更體驗到作者在逆境中自強不息、奮力拼搏的精神和品格。
其次,德亮的散文感情真摯,體驗深刻,充滿著對故土、瑤寨、清遠的眷念與熱愛。還是在幼年時作者就成了“一人吃飽全家不餓”的孤兒、“五保戶”,幸得黨、政府和生產(chǎn)隊、左鄰右舍叔伯嬸嫂的扶持,才能長大成人,并讀完高中、大學,以后歷經(jīng)磨練成長為詩人。作者的人生征途中,得到過許多熟不相識的人的幫助、提拔,對此作者是充滿感恩之情的。“生產(chǎn)隊供應(yīng)口糧,年節(jié)殺豬、夏秋分玉米、紅薯之類雜糧和年末分紅也有我的一份。讀書不要錢,公社每年還有一次救濟金,雖然只有三、兩元,但那時物價低,能解決不少問題。如此日子倒也過得樂悠悠的。村里的小伙伴們常來與我做伴,打撲克、捉象棋、嬉鬧、玩耍,老屋里充盈著歡樂與生命的氣息?!薄熬瓦@樣,我享受著老屋的庇蔭,享受著父母和生產(chǎn)隊的恩澤?!保ā秹艋乩衔荨罚澳菚r,吃飯是不用愁的,生產(chǎn)隊鄉(xiāng)親照顧,無償供應(yīng)糧食,共產(chǎn)黨沒有餓死人的政策,這一點我是永遠感念的”(《遙遠的鄉(xiāng)夢》)。作者甚至對那些幫助他重返校園的翠綠的芒草也感恩不盡:“次生此世,此恩此德,豈能忘懷?”(《芒草小記》)是啊,沒有共產(chǎn)黨的好政策,沒有淳樸善良的鄉(xiāng)親的幫扶,沒有故鄉(xiāng)資源豐富的花草果樹,哪有作者陽光般燦爛的人生??!所有這些,作者時刻銘記在心,今生今世作者惟有放聲歌唱,才能報答故土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再次,唐德亮散文的語言似詩一般清新流利,文采飛揚,節(jié)奏明快,意象空靈,情緒流暢而細膩,呈現(xiàn)出清新宜人的情趣美、蘊藉含蓄的技巧美。如《端硯賦》,作者用鋪陳排比的手法,把對色彩斑斕、氣象萬千、俊秀神氣、“呵氣研墨”的端硯濃郁的贊美之情和由衷的喜愛之情抒發(fā)得淋漓盡致,仿佛那集山水之靈氣、納日月之精華的端硯,栩栩如生地立在眼前?!白罱k麗而質(zhì)樸的花,最浪漫的夢,最美麗的畫意,最動人的詩情,竟然都點化在這一方方的硯石里”,“硯池里,有凍傷的‘魚腦’,掛玉凝脂;有冷藏的‘豬肝’,如霞似火;有初展的蕉葉,青嫩嬌艷;有騰飛的巨龍,吞吐江河;有清晰的血脈,其跳可聞;有瓜果懸掛,清馨撲鼻;有鴛鴦戲水,情趣盎然;有八仙過海,神態(tài)各異;有青峰聳立,情飄云逸;有云海蒼茫,如幻如夢……真是詩與畫的結(jié)合,水與火的相融,抽象與具象的凝聚?!蔽恼抡Z言優(yōu)美如詩,氣韻生動,以清新濃郁的詩意叩動著讀者的心扉。
如果說唐德亮的散文包孕著“愛”和“感恩”,那么他的雜文充滿著“恨”和“怨毒”。其文風犀利,嬉笑怒罵,字字含血,切中時弊,凸現(xiàn)作者堅持真理、剛直不阿的獨特個性。
二、唐德亮的雜文
唐德亮還是卓有成就的雜文家,他的雜文堪稱一流。一是他發(fā)表的雜文篇目多,到目前為止已有百多篇作品了。二是獲獎最多,如《“儒治”質(zhì)疑》獲2006年度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銀獎,《嫌貧心態(tài)》獲2003年度全國報紙副刊優(yōu)秀作品二等獎。三是雜文作品入選選集最多,如《喚醒麻木的心靈》入選《2006年度中國最佳雜文》,《我也感動未遂》入選《2006年度中國雜文選》,《老牛吃嫩草》入選《2007年中國最佳雜文》。
唐德亮的雜文緊貼時代脈搏和現(xiàn)實生活,不平則鳴,有感而發(fā),有所為而作。對世態(tài)炎涼、官場腐敗、社會病態(tài)、古今人物、歷史典故,或揭微顯隱,針砭時世;或激清揚濁,頌美新風。他的雜文作品一般短小精悍,一刀一槍,一招一式,有的放矢,針鋒相對,富有戰(zhàn)斗性,充滿感染力。
唐德亮的雜文成就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三個方面:
第一,愛憎分明,充滿著戰(zhàn)斗的激情。在《需要激情》一文中作者呼告著:“在物欲橫流的時代,在惡俗污漫的年代,在不少人患了精神疲軟癥的年代,歸來乎,激情!”德亮就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雜文家。身為地級市黨報的副總編輯,也算作一個戴著烏紗帽的官員,但他算計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烏紗帽,而是堅守社會道德良知,“鐵肩擔道義,辣手著雜文”,激情烈烈,旗幟鮮明,筆鋒犀利,風格尖刻酸辣?!稛o法不偷笑》敘述某些“理論家”、“名人”們的學習體會大同小異、照搬抄錄、改頭換面,揭示其形式主義實質(zhì),“至多不過是作者用來晉官位、評職稱或用以炫耀自己‘跟得緊’、‘學得深’、‘有理論水平’而已”。《為何一觸即跳》諷刺某些人對新聞輿論批評的態(tài)度,袒露出作者的苦衷、正義與責任?!丁敖形野殖戳四恪薄方衣渡鐣瞎俦疚慌c特權(quán)思想對學校教育的滲透與沖擊,呈現(xiàn)了90年前魯迅先生喊出的“救救孩子”的憂慮之情與戰(zhàn)斗精神。
第二,立象見意,議論說理形象化。唐德亮的雜文往往寓歌頌、針砭于具體生動的形象之中,借助于歷史典故、文學形象、社會見聞、反面人物的斑斑劣跡等等,并通過聯(lián)想、類比、對比的方法,旁征博引,不作主觀的評論與判斷,使作者的觀點與看法在形象之中自然而然地顯現(xiàn)出來,具有學者雜文的特征。如《“哼哼嚶嚶”的蚊子》,首先描敘蚊子未叮人之前,哼哼嚶嚶地飛來飛去,再由此展開聯(lián)想,“原來蚊子并不是唱歌,而是在說它吸血的理由。這理由大概不外乎‘我肚子餓了,吸一點你的血請不要怪我’,‘讓你的血給我吸是你的義務(wù)’,‘我吸你的血是看得起你,是喜歡你’,‘這是一種愛’之類”,然后作者關(guān)聯(lián)到官場的腐敗分子,“一面哼哼著,說著花言巧語,一面掄起屠刀殺人;一面播放著七彩音樂,一面瘋狂榨取人民的鮮血”。蚊子與腐敗分子共同使用著一套“吸血有理”的理論,何等形象,何等幽默生動!《機關(guān)官員的幾張臉》指出官員的臉大多數(shù)是“慈臉”,但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冷硬的“鋼臉”,麻木不仁、不關(guān)心群眾疾苦的“麻臉”,喜歡伸手卡拿吃要的“饞臉”,好一幅活生生的“官場現(xiàn)形記”!可以說刻畫得入木三分,讓人領(lǐng)略到當今某些公仆為人民辦事的種種態(tài)度。
第三,逆向思維,新意層出不窮。唐德亮的雜文常常突破思維的定勢,從反面開掘,換一個方向思考,往往新意疊出,出人意料,催人警醒,讓人震驚,并頗有思想深度。如《我也感動未遂》一文,對北京海淀區(qū)城管監(jiān)察大隊副隊長李某某,被一商販“走鬼”用刀捅死被追認為“革命烈士”一事,作者不象某些媒體文章一味地唱贊歌,深受感動,而是換一個位置思考,卻“感動”不起來。因為“城監(jiān)、與商販、走鬼,竟成了互相對立乃至水火不容的兩個階層”,而商販、走鬼是被人管理的社會階層,是弱勢群體,而城監(jiān)是管人的,是強勢全體,“走鬼、小販產(chǎn)生沖動出現(xiàn)過激乃至犯罪捅人行為,城監(jiān)亦應(yīng)反思一下:是不是我們的態(tài)度過于粗暴?是不是我們的言語失當、工作沒做到家?須知,一個小販,到了要拿刀子‘與你拼個你死我活’的地步,肯定是被氣瘋了,氣壞了,喪失了理智”。文章見解獨到,發(fā)人深省?!侗澈笞h論人》的逆象思維最為叫絕。作者說:一方面“沒有‘背后議論’過別人的人,從古到今,恐怕難尋幾個”,一方面“問題并不在于是否‘背后議論’,而在于這‘議論’得對不對,是否客觀公正”,民主的政治、開明的領(lǐng)導(dǎo)應(yīng)當重視、關(guān)注群眾的“背后議論”,“背后議論”也有高境界與低層次的分別,為官者應(yīng)該有對“背后議論”的寬闊胸懷。作者從反向思維開始,有的放矢,層層挖掘,深入開拓,一新耳目,令人拍案稱絕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第四節(jié)? 劉耀杰、華海、陳露的散文
一、劉耀杰的散文
劉耀杰創(chuàng)作以小說為主,兼寫散文、報告文學、隨筆等。著有散文集《美麗的沼澤》。
作者走南闖北,視野開闊。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勁吹,北方春回大地,南方欣欣向榮。在散文集《美麗的沼澤》(1997年出版)里,劉耀杰的懷著欣喜之情、從新聞記者的角度觀察、感受、吟味生活的細微變化,表達對新時代的贊美和歌頌。全書共分三輯:吟誦篇、鏗鏘篇、寫真篇。從內(nèi)容上可分為兩類:抒情散文和通訊報道,這是劉耀杰兼作家和記者兩重身份在創(chuàng)作方面的真實展現(xiàn)。?
“吟誦篇”主要抒發(fā)了作者對秀美的嶺南山川風物熱愛之情,他在賞山玩水中細心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妙瞬間,北江兩岸四季的風光、晨夕的美景,在作者清新輕快的筆下詩意地展現(xiàn)出來。對于深切感受過生命嚴寒的東北漢子,一匹剛走出“美麗的沼澤”的受傷的狼,四季如春、生機勃勃的南粵大地讓他感到溫暖,穿過清城的那條溫柔多情的北江令他“魂牽夢繞”、一往情深?!侗苯愫谩?、《夏日的感覺》、《秋姿》、《秋味》、《夜游北江》等一系列作品流露出作者內(nèi)心濃烈的“北江情結(jié)”:他是因為北江的誘惑而“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生他養(yǎng)他幾十年的黑土地,千里迢迢尋找生命之綠:山是綠的,重重疊疊、高高低低,綠得層次分明;江是綠的,豐腴時碧綠、苗條時碧綠,一如靚女不變的笑靨;大地也是綠的,有溫柔的綠;有如火的綠、有金色的綠、也有冰清玉潔般的凝靜綠……那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滋潤、不可或缺的擁抱?!毕娜毡苯纳碁┥?,天真活潑的孩子、鮮花盛開般的姑娘令人目不暇接、流連忘返;相對白山黑水威風凜凜的秋,北江的秋水和秋風別有一番風韻:“先是倚窗遠眺,見北江河里的水瘦了,清清的,顏色深深淺淺、濃濃淡淡,如一江融了的瑪瑙,幾乎看不出是在向西緩緩地流動著?!薄氨苯优系某孔钣星镂?。江風像個頑皮的孩子撒歡似的竄上了河岸,毫無顧忌地搖著岸邊的簇簇毛竹、棵棵木棉樹,仿佛嬌嗔地提醒著他們:秋天已經(jīng)來了,你們都不知道!”這片嫵媚的山水有聲有色、生機盎然,令人沉醉!
抒發(fā)對遙遠故鄉(xiāng)、遼闊北國的眷戀之情的作品在散文集《美麗的沼澤》中篇目不多,但卻是情感最濃郁的部分。雖然有童年災(zāi)荒歲月的辛酸記憶:為了一塊小小的花生餅,甚至要呼小自己10個月的同伴為“爸爸”,“丁寧和伙伴們都哄堂大笑起來,還有我。我一邊笑著一邊咀嚼著那一小塊來之不易的花生餅,心里還是覺得空空的——餓?!保ā娥囸I·1961》)但也有和小伙伴到白樺林里,扒開厚厚的積雪,探聽嫩草芽悄悄地吟唱“北國之春”的溫馨的回憶《春之歌》。遙遙三千里,遠隔四年整,一道久違了的東北風味的酸菜粉兒湯,就勾起了一家人對故鄉(xiāng)的思念,“吃著想著看著,仿佛又回到了家鄉(xiāng),踏上了故土,與親人暢飲,與朋友們共舞。奇怪的是熱菜熱湯我們卻沒有吃成滿頭大汗,而是熱淚盈眶。”(《幻回故里》)藏在心底的思鄉(xiāng)之情如埋在地窖的玉液瓊漿,越久越香醇。平常生活的細節(jié),因為有了作者真切的體會和真情的注入,也就意味深長、動人心弦。
吸引劉耀杰目光的不僅僅是南粵多情的山水,更是這塊熱土上龍騰虎躍的新生活和引領(lǐng)潮流的風流人物?!扮H鏘篇”、“寫真篇”的大部分作品里,作者以新聞記者的身份、新奇的目光、獨特的視角,深入基層,報道生活中出現(xiàn)的新事物、新氣象、新人物,從一個側(cè)面記錄了歷史,體現(xiàn)當時的時代精神。每一篇都圍繞著一個“亮點”而興奮:或歡呼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和科技領(lǐng)域取得的巨大成就——城市高樓大廈的崛起,北江大橋、飛來峽水利工程即將建成(《北江,你好》);深藏在偏僻山區(qū)的清遠潭嶺水電廠通過改革,煥發(fā)生機,成為“鑲嵌在萬山叢中的一顆熠熠發(fā)光的夜明珠”(《潭嶺夜明珠》);星子鎮(zhèn)人改變靠天吃飯靠地打糧的舊觀念,走上科技興農(nóng)道路,使當?shù)氐耐撂禺a(chǎn)煙葉、白菊花、龍須草成為星子鎮(zhèn)人驕傲的吉祥“三寶”(《星子金燦燦》);市科技部門抓住機遇、大膽實踐,為科技服務(wù)于社會創(chuàng)新路,市科委主任利用政策優(yōu)勢留住人才,實施“星火計劃”,依靠科技進步振興清遠經(jīng)濟,成為知識分子的“貼心人”(《美好的心愿》)(《新路》);或贊美敢于打破常規(guī)、創(chuàng)造奇跡的企業(yè)家——玻璃廠廠長歷盡千辛萬苦,20多年百折不撓,硬是把一個簡陋的合作社帶進省級先進企業(yè)的行列(《生命在燃燒》);頗有傳奇色彩的農(nóng)民,為創(chuàng)辦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三起三落、艱難創(chuàng)業(yè)的經(jīng)歷,濃縮了中國民營企業(yè)近半個世紀的痛苦掙扎和不懈努力(《寫在艱難歷程上的思索》);遠和皮革有限公司年青的企業(yè)家用現(xiàn)代化的觀念和手段,強化企業(yè)管理,啟用一群年齡20來歲、有學歷的專業(yè)人員,其產(chǎn)品設(shè)計洋溢著青春的浪漫氣息而深受消費者喜愛(《姹紫嫣紅當染天》);香港實業(yè)家為使家鄉(xiāng)盡快走上富裕之路,嘔心瀝血,鞠躬盡瘁,資助家鄉(xiāng)的公益事業(yè),只因為“我是清遠人,怎能不盡自己的力量呢?”樸素的言語樸素的感情,表達了海外赤子愛祖國、愛家鄉(xiāng)的心聲(《我是清遠人》)。或歌頌無私奉獻、默默無聞的人們——少校參謀長因公出差,順道回家看望,只呆了一個小時就匆匆往回趕;“三老”(老后勤、老山溝、老工兵)處長拋家舍業(yè),常年生活在扶貧開發(fā)區(qū)工地的簡易工棚里。從穿上軍裝那天起,就無怨無悔地走上了“獻了青春獻終身,獻了終身獻子孫”的道路(《走進軍營》);中學劉教師離開省城來到窮鄉(xiāng)僻壤,憑著鋼鐵般的信念,27年如一日,辛勤播撒知識的種子,把青春和心血都無私地奉獻給了伊丹這片土地,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,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不平凡的業(yè)績(《甘灑熱血為山鄉(xiāng)》);菲律賓技術(shù)專家突發(fā)急病,一方有難八方支援,朋友、同事、醫(yī)生全力搶救,從死神手中奪回寶貴的生命,用真情挽救了病人(《真情沒有國界》);市人民醫(yī)院內(nèi)科醫(yī)務(wù)人員為創(chuàng)“三甲”而苦練內(nèi)功,引進設(shè)備和人才,提高醫(yī)療水平,奮力拼搏964個日日夜夜的感人事跡(《九百六十四個日日夜夜》)……。每一篇報道,都讓我們聽到了祖國前進的鏗鏘步伐,讓我們?nèi)ソ咏⑷ビ|摸一個個性格迥異又具有魅力的人物,讓我們?nèi)ジ惺芎皖I(lǐng)悟人間的可貴真情,讓我們對生活充滿自豪感和自信心。到今天,這些典型報道依然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發(fā)揮著啟發(fā)作用、示范作用、參照作用。
一般來說,這類散文側(cè)重紀實性和新聞性,要求作者謹守“客觀公正”的職業(yè)理念和“深入實際,調(diào)查研究,忠于事實,追求真理”的職業(yè)精神。作為記者的劉耀杰視“真實”為新聞的生命,大量實地采訪得來的數(shù)據(jù)和細節(jié)使讀者信服他的嚴謹和細致。他選取的不是時效性極強的突發(fā)事件和一舉成名的明星奇人,而是以平民的視角、以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反映生活,揭示成功典型背后的艱辛歷程,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大都是風塵仆仆的“大忙人”、性情明朗的“爽快人”、勤奮踏實的“實干家”,正是他們的存在逐漸影響著時代生活的面貌、改變著人們的觀念。作者與筆下的典型人物近距離接觸,傾心交談,實地感受,因此其典型人物真實可信,文風也顯得平易樸素。但同時,作為作家的劉耀杰在對大量素材加以取舍時,將自己真切的感受、體悟滲透到的描寫中,在對事實進行敏銳的觀察與理性判斷時,注入詩情,使作品帶上作者的體溫,突顯作者個性化的詩意色彩。文章的開頭和結(jié)尾處往往有抒情小段落,或豪邁舒展、或溫馨動人、或激情澎湃。正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,是情感的自然升華。
劉耀杰認為“生命是全顏色的,生活也應(yīng)該是全顏色的,創(chuàng)作更應(yīng)該如此”。在別人渲染黑暗、玩味幽藍的時候,這個生活在南方山城、坦蕩豪爽北方人,執(zhí)著選擇了明亮的暖色。讀他的作品,正如聽他喜愛的意大利民歌《我的太陽》“啊,多么輝煌,那燦爛的陽光……”,心里會霎時充滿喜悅和歡欣!
二、華海的散文
華海,1983年畢業(yè)于揚州師范學院(今揚州大學)中文系,1993年成為嶺南“新客家”。曾做過教師和電視人。曾長期在清遠市辦任職,負責新聞、信息工作,任連州遠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,發(fā)表大量詩歌、散文、評論及新聞類作品并獲得多項獎勵。曾出版詩文集《一個人走》等。
詩文集《一個人走》分上下篇,上篇是散文,下篇是詩歌。
貫穿華海的散文創(chuàng)作的一條思想主線是:關(guān)注現(xiàn)代人迷失的靈魂,高揚人文精神的大旗,執(zhí)著追尋心中的夢想。打破僵死體制的束縛、走出現(xiàn)代迷信的癡狂的人們,迫不及待地跨入了商品化的新時代,在獲得物質(zhì)滿足的同時,精神卻面臨新的困惑、迷茫和危機:人們忘記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,一雙雙渾濁的眼睛里充滿著對人情的冷漠和對欲望的熱切,精神和情感的翅膀折斷了,成為匍匐在物欲腳下的奴隸?!叭藗儾粏栰`魂的有無,更多是問能否賺錢。掙錢與享受構(gòu)成了許多人生活之橋的兩端,從此岸到彼岸,熙來攘往,樂此不疲;在心的天平秤上,一頭是金錢一頭是物質(zhì),如此便稱出了生命的所有重量?!薄白钭屓送纯嗟漠斒牵呀疱X尊為上帝,欲望收為門徒,拜物作為宗教,人們即使占有了很多,卻迷失了本心,失了真我,淘空了靈魂,淪為為身外物而活被欲望操縱的‘空心人’”(《人,有沒有靈魂》)。作者為那些因追逐利益而失魂落魄的人感到痛心疾首,在《癡人說“夢”》、《夜的眼》、《人,有沒有靈魂》、《珍重生命》等一系列散文里,一次次提醒:人除了做“五子登科”的夢,還應(yīng)該有理想之夢、藝術(shù)之夢——閃耀著詩意和精神光環(huán)的夢;在紅綠燈交錯的十字路口,不妨停一停,想一想,問自己的心靈究竟需要什么?!叭诉€是要有靈魂的。酒足飯飽之后,家殷室富的小康之余,還該講些‘形而上’的情感、思想、藝術(shù)、文化等等,欲望之馬上勒韁縱騎的當是靈魂的‘馭手’,人的生命由現(xiàn)實的大地努力向精神的天空提升、飛動,如此,似乎人才活得更像人樣”(《珍重生命》)。
作者心目夢想的精神家園是圣潔高尚的、能使人活得有尊嚴的,它要由一批有擔當、盡職責的文化人引導(dǎo)、在全社會的共同關(guān)注支持下構(gòu)建起來。但不幸的是,現(xiàn)實中又一次“文化大斷層”現(xiàn)象出現(xiàn)了:高雅的文化被低俗的流行所取代,文化已經(jīng)失衡、失重、錯位,成為一次性消費的“快餐”;明星引導(dǎo)著時尚潮流,成為大眾生活的偶像;大眾迷失在卡拉OK的“開心館”里;某些作家詩人熱衷于炒作、包裝,制造媚俗、浮滑的“泡沫”;連孩子也陶醉在由“巨大的資本和尖端科技基礎(chǔ)上建立起來的迪士尼王國”制造的歡樂里……在《文化中不能承受的“輕”》中,作者滿懷焦慮地吶喊:“文化本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志;是人類精神棲息的‘芳草地’、‘伊甸園’;是維系一個民族、國家的精神紐帶;也是引導(dǎo)人類向更富人性生活飛翔的翅膀……我們置身于人類文化的海邊,目睹無盡的滄桑浮沉,目睹波濤輕浮的泡沫沖刷到沙灘上,便體會到內(nèi)心的蒼涼。在抹去酸、甜、苦、辣的眼淚之后,是否感到肩上背負著什么,是否想到百年之后,子孫后代將指著我們的后背評說什么?!彼粲跞藗儭笆刈〖儩崱保弘m然在迷惘起來的滾滾紅塵中,要正視自己開始迷失的神經(jīng),要守住純潔,頗有些堂﹒吉訶德式的天真和不合時宜,但堅守純潔,就是堅守不該流失的信仰、正義、友誼、愛情,就是讓感情的浪子重新找到寄托,讓思想的流云歸于信念?!皥允丶儩崳簿褪窃谇逍训爻钟猩鐣巧耐瑫r,不放棄精神的自由,努力地趨向真正的文化和藝術(shù)。這不是對自我的苛求,也不僅僅是人格和道德上的自律,這理當成為一種生命的追索,從而對趨于傾斜的精神大廈加以矯正和平衡。”(《守住純潔》)華海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力圖矯正時弊,對文化的‘商業(yè)化’和傳媒的‘媚俗化’進行了清醒而理智的批判,在光怪陸離的社會亂相中抓住癥結(jié),一語中的,入木三分,既富有理性又飽含激情,顯示出獨到的見解和超人的膽識。
回旋于華海散文中的情感主調(diào)是:甜蜜的惆悵——尋夢者卓然獨立的超邁、邊緣人進退兩難的矛盾、獨行客孤單寂寞的憂郁。華海在扉頁里自稱:“多年來一直持文壇外的個人寫作姿態(tài)。寫作的過程構(gòu)成了生命探尋的歷程,也構(gòu)成了自己的靈魂世界?!痹谒磥?,“自言自語,是孤獨者的唯一語言。寫作,唯有寫作,是一條通向孤獨縱深并從而訴說、表達孤獨的路徑?!薄皬默F(xiàn)實的孤獨開始,把孤獨視為精神的天空和海洋。以筆為槳,劃動的是生命的苦痛和喜悅;以筆為鉆,勘探的是精神熔巖的底奧;以筆為燧,點燃的是心靈之火灼照暗夜;放飛一只只詩的信鴿,也許能讓孤獨聽到未來的預(yù)言。在時間的無聲流逝中,我只能如此,一個人走……”(《孤獨并言說》)。這就意味著作者選擇了一條崎嶇的小路,勇敢地承擔了西緒弗斯似的悲劇命運,他相信:“堅韌不移、寂寞為文、發(fā)乎心靈的創(chuàng)作態(tài)度,是與文學藝術(shù)更靠近的”(《靈魂安放的地方》)。因為是“一個人走”,所以更容易捕捉到生命中微妙的律動,更清晰地聽到了自己心靈的聲音,更全面地展開豐富的內(nèi)心世界:既渴望進入都市的心臟,成就自己生命的輝煌,又夾雜著對現(xiàn)代都市各種“文明病”的警惕和恐懼;對故園鄉(xiāng)情充滿溫馨的懷念,又清醒地意識到?jīng)]有一條通往過去‘家園’的路;既懂得 “人不能活在夢里”,又明白“人又怎能沒有夢?”;既認定“孤獨是人生的唯一真相”而“享受孤獨”、“喜歡讓自己的靈魂像一葉孤帆在風浪中漂泊”(《走回少年》),又對愛的世界充滿期待、充滿信心,盼望生命與生命對話,心靈與心靈撞擊,星光與星光互耀;既渴望平靜安逸,又不甘讓世俗和庸常的力量消解英雄的意志,于是靈魂又渴望風起、渴望飛揚,重新開始一次生命的遠航(《書寫平淡》、《超越平淡》)?!傊诶硐肱c現(xiàn)實之間、在理智和情感之間、在認同與掙扎之間“只是一團永遠沖突著的矛盾,是一個解不開的結(jié),是一個謎”(《邊緣季節(jié)》)。這是一個敏于感受、善于思考的跋涉者必須經(jīng)歷的精神歷程。盡管內(nèi)心矛盾重重,也許在現(xiàn)實中會遭遇到破碎、冷漠、失落、打擊,但華海未曾動搖的、對純美夢境追求的信念,使他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坦然去面對這一切,“我屬于那種總有一份信心對待未來的人,即使生活紛亂而平凡,也會采摘些自己的感情和智慧編成花環(huán),獻給我心中感念的人,默默體會那份感情的淳真和心靈的默契?!保ā肚镉昙谋薄罚?o:p>
華海對悲劇的人生抱以寧靜的微笑,以審美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人和物,以敏銳細膩感覺去捕捉奇妙的瞬間,他的散文時而給喧囂浮躁的世界撒下一片清凉,把讀者帶入月朗風清的凈土;時而為冷漠蒼白的心靈注入熱情,激活人們渴望奔流和飛翔的靈魂:在西雙版納叢林里撿回一只大豆莢,掛到墻上,“就有了某種現(xiàn)代城市里難覓的隱耕南陽的自然情調(diào)”(《大豆莢》);“水仙花開的時候,復(fù)雜、迷亂的人生慢慢靜了下來”,一盆水仙花讓他對盆外大天地中的情與理有更深的禪悟(《水仙花開》、《送你一盆水仙》);生病的日子,“守著一束白菊,就像守著漫漫風塵中純凈的精神、品格,守著一份人世間難得的真情,守著樸實、純粹、遠離丑惡的美麗生命”(《白菊花》);他相信并珍惜“緣分”,他認定只要紅塵有愛,“哪怕一生都在苦役和流放的途中,也是一次幸福的尋找和等待”(《有緣》、《紅塵有愛》);他驚異于電影《廊橋遺夢》、《羅馬假日》里那些像火把、像閃電的瞬間,因為“這樣的瞬間,滑出了日常生活的軌道,它是變得熠熠閃爍的目光,冷漠、陰影消散了,重又充滿驚喜和新鮮。奇跡出現(xiàn)的瞬間,意義也同時被喚醒。”“如果這樣的瞬間曾經(jīng)像鮮花一樣盛開過,那么就珍重地撿起落花,夾在生活這部大書的某一頁收藏;如果這樣的瞬間還沒有來過,那么,你的生命本身也許就是一次瞻望和尋找”(《瞬間的魅力》);他欣賞梭羅那本寂寞、孤獨的書——《瓦爾登湖》,因為梭羅選擇遠離人群的、自然簡單健康的生活,思考生命,思考生活,反思世俗社會,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(《回眸瓦爾登湖》);他還向往都德的《磨坊書簡》寫到的“永遠的老磨坊”,這是都德心靈的休憩地,是他審視自然鄉(xiāng)野和消逝年代的瞭望臺。在對往昔的審美發(fā)現(xiàn)里,人們找回了失落的美麗和溫暖,找回了生趣盎然的自然(《永遠的老磨坊》)……無論是徜徉自然山水,還是欣賞春花秋月,還是體悟人情冷暖、還是吟味筆墨書香,“從承受小孤獨到體驗大孤獨,從孤獨的感受到綻放成精神的花朵,從漂泊到棲息,從探尋到依歸,從痛苦的掙扎到無悔的超越,在風塵濁世的漫漫路上,人類的智者用自己的心建起了心靈驛站?!保ā渡木嚯x》)華海的散文借助對精神世界的深層求索,顯示出作者對自身環(huán)境的超越。讀者從他的矛盾中開始思考,從他的思考中受到啟發(fā),從他的收獲中分享快樂,從他的執(zhí)著中感受到力量。
華海是從寧靜的詩的古渡(揚州的瓜洲渡)出發(fā)走進嘈雜都市的,他的詩人本色在散文里不僅表現(xiàn)為精神上超越世俗的凡庸、追求純粹的富有靈性的美,還表現(xiàn)為藝術(shù)上廣采博納、別出心裁、創(chuàng)造出既幽深又宏闊的境界。富有詩情畫意的描寫段落和激情充沛的議論文字呈現(xiàn)其心靈世界的豐富多樣性。例如在《五月》中,作者回憶暮春時節(jié),家鄉(xiāng)蘇北平原鄉(xiāng)間親切而生動的生活場景:田間鮮花濃烈的色彩、花上晶亮的水珠、各種昆蟲的鳴叫、陣陣麥熟的暖香、老人哼唱粗俗諧趣的民謠、藍天麗日下荷鋤執(zhí)鍬扶犁的身影、待嫁的姑娘羞紅的臉、青澀少年躁動的心——這是一幅永久高懸在詩人心中的故園春景圖,這也是他心靈中最溫潤柔軟的地方。作者五官并用去感受,全身心沉醉其中:明麗的色彩、芬芳的氣息、悅耳的聲音、動人的神態(tài),其描繪真切細膩,真是色香味俱全!針對一批詩人一哄而上創(chuàng)作“鄉(xiāng)土詩”,華海在《深入鄉(xiāng)土》中作了入情入理的剖析:“在我們意識深處,對鄉(xiāng)村有一種出自本能的依戀,一旦處于精神挫折和疲勞的心態(tài)之下,自然需要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,便會不約而同地轉(zhuǎn)向鄉(xiāng)村,在它的純樸意識里吸取堅實的生命力量,畢竟我們的母親還是土地?!钡安辉摵唵蔚鼗貧w到田園牧歌式的中世紀夢境中”“我們可以從鄉(xiāng)土獲得一種飽滿、健旺的生命力量,體味一種樸實、優(yōu)美的情調(diào),但我們又怎能不正視農(nóng)民苦難、屈辱的命運?尤其是他們勤勞、樸實、忍讓背后所隱藏著的那種深刻的悲哀。”“我們的鄉(xiāng)村,遠不是可以供人逃避的完美的伊甸園。我們認為唯有切入我國鄉(xiāng)村的痛苦與悲哀,切入其千年頑強掙扎中隱約的命運旋律,才能找到鄉(xiāng)土詩的本質(zhì)精神。”層層遞進,絲絲入扣,在理性地、邏輯地分析“鄉(xiāng)土詩”的創(chuàng)作動因、創(chuàng)作缺失及努力方向的同時,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鄉(xiāng)土的深情。雖是散文的語言,卻有歌的韻律和詩的激情。
華海的《一個人走》雖是一個孤獨的尋夢者的沉思遐想和自言自語,是他的靈魂獨白,它的聲音也許暫時顯得單薄,但它代表著作者對永恒的價值、永恒的美的堅守和捍衛(wèi),其勇敢、熱情、執(zhí)著如夸父逐日,在大地上留下了結(jié)實腳印和穩(wěn)健的身姿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三、陳露的散文
陳露,堅持文學創(chuàng)作二十多年,以散文、詩歌為主,先后在省市縣及海外報刊發(fā)表作品400多篇,現(xiàn)主要從事地域歷史文化及民間民族文化研究工作。有詩集《歲月無題》和散文集《驛外橋邊》。
《驛外橋邊》是陳露的第一本作品集。匯集他在1984-1999年十五年間寫下的隨筆、敘事、游記等散文作品,共五十多篇。
陳露散文的最大特點是濃郁的人情味?!拔覐臎]想過要把散文寫成‘像一篇散文’。我更喜歡在確定的人與事或說對象上,關(guān)于‘人情’的抒寫。見得著人,見得著情,見得著物?!保ā逗笥洝罚o論是描繪山水還是刻畫人物,陳露在每個人、每件事上都真誠地傾注感情。
陳露是入世的。他當過雜工、教師、郵電工人、電信線路工程技術(shù)員;還干過個體戶、辦過公司,后來當記者、做編輯。多樣的人生經(jīng)歷,豐富了他的人生體驗,《驛外橋邊》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類作品,是以飽含深情的筆,細膩地描繪在他人生成長的過程中,滋養(yǎng)他的生命、提升他的精神的人:兒時的家鄉(xiāng),每逢佳節(jié),在千畝竹園里對唱“和流歌”的村民們(《和流歌樂》);鄉(xiāng)間流傳了半個世紀的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李里(《英雄故事》);貧寒歲月里教會自己理解“苦橄欖”的滋味,即使病重依然下田躬耕的父親(《苦橄欖》、《躬耕的身影》);在鄰里的圍攻中攬兒入懷哼唱憂郁、苦澀《娘家河》的母親(《娘家河》);堅強地面對家庭變故(喪女之痛、兒媳紛爭)的慈愛老外婆(《親情》);既操心學生又操持家務(wù)的妻子;憑著少年意氣冒險出游、患難與共的伙伴;引領(lǐng)自己走進文學殿堂的中學語文老師(《羅在樞先生》);扶持文學青年、細心指點自己作品的前輩九叔(《久肅書齋及其它》);在長達20多年的流放生涯里始終樂觀向上、不改其真誠堅定信仰的“我”的“忘年交”(《莫疾其人》);一起在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旅途上艱難跋涉、互相攙扶的朋友(《文學、朋友和北江》)……;他們構(gòu)成了作者生命的基石,陳露善于用白描手法描寫人物,真實而情親切,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。如《鄉(xiāng)下的姑姆》中,姑姆誤聽與“我”同名同姓的年輕人自殺的消息,焦急萬分趕往城里,當電話接通,“姑姆顫巍巍地搶過話筒,只叫了一聲‘勝兒’便泣不成聲了”,等我趕回,“一見面,姑姆就往我臉上輕輕地刮了一掌,隨即又重重地刮了自己一掌。我明白姑姆此舉的含義,錯信了傳言,討回個吉利。一屋子的家人和親戚,也不禁為姑姆的殷殷情意而動容”。在作品中,陳露一方面細致地體味親情、友情、愛情帶給自己的溫暖,另一方面,也在親朋好友的正直、善良、勤勞、勇敢、堅韌品德的教導(dǎo)下不斷矯正自己觀察世界的眼光和對待生活的態(tài)度。陳露作品的基調(diào)是樂觀健康的,底色是溫暖明亮的。
《驛外橋邊》還展示了人們面對生存困境,面對轉(zhuǎn)型期社會的種種困惑,陳露自己曾經(jīng)有過“和許多人一樣試圖并努力地把握和抓住命運的紅線”(《后記》),隨世俯仰、狼奔豕突、掙扎沉浮的經(jīng)歷,一些作品雖帶有小說虛構(gòu)的痕跡,但依稀可見作者的影子:年青姑娘阿遐,天真活潑、做夢都在彈著鋼琴,宣稱“出來闖海,用青春瀟灑走一回”,最終為了音樂而嫁給了豪宅(《歸家的路》);癡情的小伙子洛原,他為心愛的姑娘踏上了兩年多的攝影之旅,當他抱著六大本建筑影集回來時,得到的卻是姑娘離他而去,到香港接手家業(yè)的消息,他只好痛苦地離開傷心之地(《再見,廣州》);為了擺脫貧窮,“我”咬緊牙關(guān),去爭奪黑啤的地區(qū)總代理經(jīng)銷權(quán),沒想到對手竟是親表弟,親情與利益的矛盾令“我”進退兩難;原本去任代課老師的“我”,無法抗拒黃金的誘惑,卷入瘋狂的淘金潮,在貪婪的廝殺中陷入深深地罪惡感(《黃金誘惑》)……,這些年青人,都曾經(jīng)滿懷抱負和理想,希望有所作為,在世俗的名利場中摸爬滾打,為利所累,為情所困,為愛所傷,陳露真誠地理解他們的追求和痛苦,作品風格雖然苦澀沉重,透出深刻的隱痛。但作者并不憤世嫉俗,心底依然存留著對真善美的渴望。
表達對純凈天地、純潔心靈的向往,是陳露散文的又一主題領(lǐng)域。作者雖身處在紅塵中,卻常常有“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”的無奈,“猶如行走在‘驛外橋邊’的旅人,有一種獨愴然卻不敢涕下的惶恐”。(《后記》)陳露本是詩人,他寫詩追求“簡潔、明朗,包括語言本身的‘意象’的感覺”,“我的散文寫作常常受到來自這種‘思維’的影響,甚至在文中直接套入一些新詩舊詞的句子,以祈多一些所謂‘彈性、張力’?!保ā逗笥洝罚┳髡哂迷姷恼Z言作靈魂的獨白,憂郁地訴說自己情感的失落、旅途的孤寂、人生的無奈,玩味孤獨和寂寞,望月傷懷、對花落淚,敏感細膩,有濃郁的浪漫感傷的情調(diào)?!而P凰樹》由一瓣鳳凰花,想起母親對遠行兒子祝福,勾起對已遠渡他國的“伊人”的情思?!锻鳌穼懶闵禁愃g“我”與萍水相逢的白衣女子在笛聲里唱和,輕靈飄逸,如夢似幻?!斗胖鹁G水間》描繪自己泛舟綠水間,在古銅鏡一般寧靜的湖水的照耀下獲得一份遐思和懷想?!蹲屗季w在深秋飛翔》則是深秋時節(jié)感嘆歲月流逝,獨自品嘗“秋的況味”?!冻嗄_走在海邊》寫?yīng)殞γ利惖拇蠛5狞S昏,任海風吹走倦怠,重拾已經(jīng)忘懷的“大海的性情”。也許情感本身的飄浮不定,難以捉摸,難于言說,這類散文因詩化的語言,轉(zhuǎn)換跳躍的意象而顯出云迷霧鎖的朦朧意蘊,需要讀者靜夜里慢慢地讀、細細地想。
因為對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恩怨情欲、得失成敗感受太深,陳露筆下的人物往往會有一份特殊的警惕和機敏:從迷局中恍然大悟,從喧囂躁動中抽身卻步,在孤獨寂寞里反省自己,尋找自己。當一個人感嘆“仰望那流光溢彩的城,繁華而寂寞”(《歸家的路》)的時候,一片清明空遠的新天地也許就在他眼前豁然展開?!八叀本瓢傻暮匣锶怂{鳥,白天當記者,夜晚在酒吧吹大“煙斗”(薩克斯),面對日益沉迷于物欲的“假藝術(shù)”和“假藝術(shù)家”,毅然告別,高傲地飛向大山(《藍鳥,水邊酒吧》);即將升職的公務(wù)員崔浩放棄了機會,娶一位“母豬”為妻,扛起鋤頭自開莊園,閉戶讀書,按自己喜愛的方式演繹自己的生命(《山莊之門》);當人們蜂擁而至開發(fā)金礦,被黃金夢攪得神魂顛倒的時候,山村小學的李老師卻心如止水,依然平靜地生活著、工作著……;這一系列散文中的人物命運的轉(zhuǎn)變,正是陳露心靈覺悟歷程的寫照。在《驛外橋邊》散文集里,更有《千年慧能》、《明霞古洞桂花樹》、《走過明霞寺》、《南華寺紀游》、《寺前的水》等作品,或是介紹慧能祖師開創(chuàng)禪宗學說的偉大功績,或是在荒廢的寺前金桂銀桂下遙想慧尼師太一生的淡泊高潔,或是同友人游覽佛寺時自省平生的沉浮得失,或是幽居江邊的僧舍伴著單調(diào)的木魚敲擊聲沉思冥想,這類作品直接表明作者希望遠離利欲紛爭,借佛的慧眼看清浮生世相,參悟出世入世的智慧,借寺前的流水洗滌胸中的煩躁。雖然陳露并不希求有法師指點迷津、撥云見日,但俗世之外的一片凈土,給他帶來了短暫的清涼。??
《驛外橋邊》呈現(xiàn)了陳露的兩重心態(tài):一方面,他是一個積極入世的尋夢者,他能欣喜地發(fā)現(xiàn)現(xiàn)實世界的豐富多彩,對人世的悲歡離合、喜怒哀樂、恩怨得失有強烈的關(guān)注和同情,感受敏銳,體察入微,俗世情真;另一方面,他是一個悠然出世的超脫者,在繁華喧鬧里保持一份清醒,能跳出狹隘的圈子,從更廣闊的時空思考生命的真諦,內(nèi)心獲得恬靜安詳。正因為如此,陳露的散文有了空靈清曠的“境界”。二者似乎矛盾,實際是一種平衡。正如《菜根譚》所云:“出世之道,即在涉世中,不必絕人以逃世;了心之功,即在盡心內(nèi),不必絕欲以灰心。”
陳露談到對文學的理解:“對文學的追求源于喜歡外,更多以為文學可以提升我們自身精神生活的質(zhì)量,并努力為之。”文學也是他抵御誘惑,摒棄浮躁的強大的精神后盾。因此,“無論境遇好壞,都懷著對文學與藝術(shù)的一份喜愛”(《文學、朋友和北江》)。這份執(zhí)著既是他對生活的熱愛,也是他對生命的超越。??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第五節(jié)???????? 朱明鏗、黃海鳳、陳玉梅的散文
一、朱明鏗的散文
朱明鏗(1938-),筆名藝而。廣東省清遠市鳳城人,系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曾任清遠市文聯(lián)常委和書法家協(xié)會秘書長,清遠市委宣傳部新聞文藝科科長、《北江》雜志社副主編。早年畢業(yè)于廣東省立韶州師范學校,幾十年如一日,一直在文學藝術(shù)道路上筆耕不輟。長于散文創(chuàng)作,著有散文集《雨霽集》、《走進春陽》、《心潭集》和《心源集》,業(yè)余愛好詩詞、書法、攝影,著有詩詞集《云箋小輯》,其攝影、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各級聯(lián)展,并于2001年其書法作品在“黃興杯”全國書畫大賽中獲得三等獎。
朱明鏗的散文文字優(yōu)美流暢,筆調(diào)活潑含情。清遠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粵北城邑,在朱明鏗的筆下,清遠的山山水水一切變得生動起來,鮮活起來。他對生養(yǎng)他的鄉(xiāng)土充滿感激和熱愛情懷,唯有如此,方能做到落筆生情?!耙粯蝻w架,兩岸溝通,清遠倚在北江兩岸。清遠是古老的,也是美麗的。說她美麗,是因為山川秀美,風光旖旎……啊,清遠,這是一塊美麗的土地,這是一塊金子般的土地,這是孕育希望的土地”(《二月遐思》)?!扒宄潜苯哆叺囊咕?,我不知欣賞過多少次,可從來沒有像今晚那樣興致勃勃,心情激蕩?!保ā肚宄菍懸狻罚┣暹h的美麗是改革開放后,由千千萬萬的熱愛清遠的普通勞動者共同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因而在朱明鏗的筆下,這些賦予清城美麗的創(chuàng)造者本身也是美麗的,對他們也是充滿感激之情?!爱斎藗兟位êV?,盡情享受生活之美的時候,自然要感謝那些用自己汗水澆灌出這千紅萬紫、滿園春色的人?!保ā肚宄侨撕R缁ㄏ恪罚?o:p>
朱明鏗喜歡攝影和書法。攝影講究光和影的調(diào)配,動和靜的和諧統(tǒng)一;書法更是講究空間的布局和線條的組合。古人講書畫同源,其實推而廣之,所有的藝術(shù)門類其本質(zhì)都是相通的。因而其攝影和書法的風格也影響到他的散文創(chuàng)作風格?!芭笥眩堧S我登高縱目清城:城東,綠樹疊翠,大樓林立,清新恬靜;城南,商號鱗次櫛比,街市興旺;城西,住宅新區(qū)相繼崛起;城北,通往全市及省內(nèi)外的公路從這里逶迤延伸”(《清城寫意》)。作者用他的筆墨給我們勾畫了一幅大寫意的“清城上河圖”,如同攝影機的鏡頭轉(zhuǎn)動,清城美景盡收眼底。在描寫飛霞風景區(qū)的眾多景點時,他只選取了四個特別“惹人”喜愛的四幅風景圖,像照片一樣展示出來,“飛霞煙雨”、“懸崖觀瀑”、“松峰觀日”、“禺峽泛舟”(《飛霞四景圖》)。而在另一篇描寫飛霞景區(qū)之飛來峽風景區(qū)時,采取“移步換景式”的動態(tài)描寫,寫到二禺峽的夾岸險峰,穿過“曲徑幽林”便是著名的“洞天福地”的飛來寺,而素有“幽谷藏珍”美稱的藏霞洞便掩映在密林深處,她深藏于“虛無縹緲的云霧之中,若隱若現(xiàn),宛如仙境”,隨著作者的視角,或移步、或拾階、或?qū)び摹⒒蛱矫?,即便是后山的“琴音樹”也不會讓你錯失它美妙的“琴音”,更不用說飛霞洞、松峰的亭臺樓閣了,全文也不純是風景的介紹,間隔穿插景區(qū)的人文典故的介紹,亦動亦靜,以動為主,似是一幅行書長卷,閱畢令人不忍釋手(《風光山水秀飛霞》)。
朱明鏗散文(以近出《心源集》為例)大體上可以分三類:描寫自然的風光景致類;介紹人文的人情物產(chǎn)類;針砭社會的善惡美丑。應(yīng)該說,他的散文是以第一類見長的,這類文章的成就是最高的,從數(shù)量上說也是最多的,基本上能夠代表朱明鏗的文學成就。作者游歷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各地的風景名勝,再加上作者人生的閱歷豐富,因而這類文章能把思想性、文學性、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,既繪出了絢麗多彩的神州風貌,又印上了清新耀眼的時代色彩。
二、黃海鳳的散文
黃海鳳是位詩人,也是個新客家人;是個女兒,也是一位母親。似乎兩組四種身份放在一起顯得很突兀,但是閱讀完她全部的散文,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某種內(nèi)在的姻緣。
黃海鳳的散文創(chuàng)作在她全部的文學創(chuàng)作中不占的很大比重,然而作為詩人的她始終把“真”放在首位,正如她自己所說“創(chuàng)作的過程是我對個性和內(nèi)在精神的張揚,是真性情獨特的表達方式,尤其是散文創(chuàng)作貴在真性情”(《相醉·序》)。真性情的表達才是散文創(chuàng)作要旨,如果沒有真是情感的文章,她寧可不寫,在她看來散文是為自己說話,它無限發(fā)揮了個人情感世界,所以她的散文大部分都是寫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每一份感情,每一段情感都透露醇厚的真誠。寫到自己的母親,“從小總是有些怕母親,母親嚴厲的眼神和急促的罵聲,總是讓我緊張”。五歲那年冬天一個早晨起來倒尿盆,不小心碰掉了尿盆上一大塊搪瓷,心里很緊張,“這時就想起了母親的眼睛”,回到家中,躲在床底下,“靜看母親在發(fā)現(xiàn)打壞尿盆將是一種什么樣的表情,一躲就是半個小時,兩條小腿早已蹲麻了,直到吃早餐時母親到處找我找不到,一邊急促地喊著,一邊罵著,聲音里透著焦灼和不安?!笨坍嫵鲆粋€嚴母地形象,但是母親內(nèi)心里是深愛著自己的子女的。作者小時候物質(zhì)生活極度匱乏,母親又是個爭強好勝的女人,“她相信,幸福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里”,“她咬緊牙關(guān),默默地維持著這個家。”作者感受到的母愛是深沉的,博大的,只是她不善于表達而已。在后來母親為“我”受傷的手指擦紫藥水、“我”被人打傷了眼睛母親背我去醫(yī)務(wù)所、支持姐姐讀書這些瑣事中,可以看出“艱苦的歲月使她變得急躁和火爆,稍有不順心,就會大罵我們,將我們罵哭之后,還要趕我們?nèi)コ燥垺?,“她的愛,藏在她那嚴厲的目光中,輕易不對人表露,更多的是在行動上?!保ā赌赣H的眼睛》)寫自己的父親,父親是個軍人,性格耿直堅強,甚至有些大男子主義,“我堂堂的一名軍官,怎么能抱孩子呢?”,而晚年父親“每天將小外孫扛在肩頭,抱到街上”,“還會洗羚兒的尿布?!备赣H的轉(zhuǎn)變在作者的眼里是可愛的,是真實的。作為軍官的父親,其職責“部隊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,軍令就是他工作的指導(dǎo)方針,沒有選擇只有服從”,作者是理解的;退休后的父親是外祖父,“看著小外孫趣稚可愛的樣子,父親埋在心底親情復(fù)蘇了”,作者是欣賞的(《父親是個堅強的人》)。對自己的孩子,作者傾注的不僅僅是憐愛,還有細心的呵護,溫柔的顧盼,熱切的關(guān)懷和義無反顧的責任,然而也體味到一位母親的樂趣,母子間溫馨和幸福,共享天倫的恬美和歡欣,平淡中蘊涵著深情,自然中透著真誠。這些在《音樂中飄揚的深情》、《天倫物語》、《豐盈的夜晚》、《我的孩子》、《賴床》等系列散文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親子真情。
黃海鳳是位詩人,其散文帶有詩意特征,很多篇章蘊涵詩歌語言的特質(zhì),意境的創(chuàng)設(shè)和隱喻的使用?!兑灰箖A情》一文中,“南方的春天”,“霏霏細雨,使人的思想也染上梅黃,懶散散的,不想做任何事情?!笔紫葹樗季w流動創(chuàng)造了情境,這種“不想做任何事情”情況下,只能任由“思路漫無目的地滑動,一直滑向你的小屋”。“你”是誰?舊日的戀人,抑或是暗戀已久的情人,還是相交多年的知己?原來“思念之水和三月的雨一起流過這個美麗的夜晚”只為一個喚醒了自己詩情的閨中舊友?!睹嫛芬晃模髡邔⒁晃弧肮掳痢钡?、“脆弱”的、“復(fù)雜”的“天才”,喻作一幅油畫,“各種顏色的油彩的組合,讓每一個接觸你的人都能發(fā)現(xiàn)你的優(yōu)點,并從七彩的變化中領(lǐng)略不同的深意”,然而“性格的悲劇”使得他的才華無從展現(xiàn),雖是名畫,卻是“一幅沒有生命、沒有激情的名畫,永遠惹人注目,而無法露出那燦爛的一笑……”通篇作者運用隱喻手法,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。詩意的特征還體現(xiàn)作者喜歡運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,除上述兩篇外,還有《朋友之間》、《性格的聲音》、《我們都是真實的》、《軌跡》等,作品中不出現(xiàn)“我”,是作者刻意的避免,還是一種無意識躲藏,對于情感真實的流露和表白有益無害,充分說明作者高明的語言駕馭技巧和審美情趣。
三、陳玉梅的散文
陳玉梅(1964—),女,筆名郁梅、碧玉。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人,系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 清遠市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《清遠日報》副刊編輯。1983年開始文學創(chuàng)作,同年她在省級報刊發(fā)表小說和隨筆,此后筆耕不輟,是一個多產(chǎn)的青年女作家,陸續(xù)創(chuàng)作小說、散文、報告文學、詩歌、雜文隨筆等各種體裁作品500余篇,作品曾在《農(nóng)民日報》、《南方日報》、《合肥晚報》、《長春晚報》、《鄒城文學》和《廣州文藝》等全國各地50家報紙雜志發(fā)表,出版了文學作品集《俏也不爭春》(2001年,哈爾濱出版社)和《尋找人生真諦》(2005年,北岳文藝出版社)。
陳玉梅雖然年青但閱歷不淺,當過農(nóng)民、工人、干部、報社編輯,有比較豐富的人生經(jīng)歷和生活積累,這對她創(chuàng)作的深度和廣度是有好處的,因而她的作品呈現(xiàn)多樣化的特征。以散文而言,從作品中看,“陳玉梅的人生觀與她的散文隨筆一樣是寬廣的,充滿愛心和人性美、生活美的?!保ㄌ频铝列颉秾ふ胰松恼嬷B》)因為是女性,她的感情是細膩的,多情的;又因為是作家,所以她的寫作立場有一種強烈的女性意識,女性意識的話語表達使其作品情感豐富而細膩,語言簡約而不失雕琢。
從其散文創(chuàng)作歷程來看,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:以2001年為中線,前期的作品呈現(xiàn)出女性視角的細膩和柔美,主要是一些自然景觀游記、詠物言志類散文。“在游船上縱目四望,只見碧水盈盈,兩岸綴翠,晨風絲絲,清香縷縷,真是愜意至極?!保ā哆B江秀色醉游人》)筆觸是輕柔的,感覺是精致的細密,給人清新靈動的視覺、觸覺、嗅覺的享受?!斑@個四面被大海環(huán)抱的島嶼,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:樹林、田野、村莊、胡波、河流,錯落有致;碧海茫茫,一望無垠的海岸線,水藍沙白,海天一色,蔚為壯觀?!保ā逗D蠉u攬勝》)作者是在飛機上“憑窗俯視”,視角的獨特,帶來的感官享受自然非同一般。詠物類的散文前期的代表作品是《梅花情結(jié)》、《燈頌》、《桑頌》等,以《梅花情結(jié)》為例,在這篇作品里,作者因自己的名字與梅花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,對梅花有一種“異乎尋常的情感”,用獨特的感受、凝練的語言、精巧的構(gòu)思,縱貫古今,以物喻人,梅的冰清玉潔、凌霜傲雪,“俏也不爭春”的美德,不正是古今愛梅之人追求的“一種精神和偶像”?!稛繇灐芬詿粲魅耍藷艚挥?,鐘老師和作者心中的“燈”一樣,都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燈,雖然簡陋,卻是光明的象征。正如作者這一時期的創(chuàng)作總體特征單純而明亮,可以稱之為“小女子散文”。
2001年后的散文創(chuàng)作,作者似乎關(guān)注更多的是人生和社會、生活和愛情。在《尋找人生真諦》作品集里,主要是收集這一時期的作品,跟前一時期相比,游記類的散文和隨筆合在一起只有三篇,其余全部是談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類的散文隨筆,許是人到中年的頓悟,許是婚變陣痛后平靜的反思。我們可以從她的《收獲中年》(該文2004年獲《散文選刊》舉辦的第二屆“牡丹杯”全國散文大獎賽三等獎)里找到答案,“如今,我的思想漸漸變得敏感和豐富起來,我時常留意身邊的一切,對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從別人那里聽到的一些人間悲喜片斷,都是我寫作的源泉;別人的一句話也都有可能觸動我的靈感?!边@種敏感不是神經(jīng)質(zhì)似的猜疑,而是女性作家特有的一種敏銳感覺,說是人情練達也好,說是世事洞明也罷,對于作家而言,這種最可寶貴的稟賦。這一時期的作品談人生際遇,談世態(tài)悲歡,談情感體驗,主題多樣。其中是對婚姻家庭理解最為深刻,語言凝練而生動,情感真實而坦誠?!澳切┳苑Q新新人類男女青年,由于受到所謂新潮愛情的影響,他們的愛情大都像袋泡茶:一泡就出味,一飲就解渴,一旦無味就整包扔掉,干凈利索。”(《袋泡茶愛情》)“現(xiàn)實生活證明:簡單也是一種享受。無論物質(zhì)生活還是精神生活,不必搞太多所謂隆重、熱烈、莊嚴的形式,而是要盡量簡化生活的內(nèi)容;亦無需太多的虛榮,少許則生激情,太多便成銬鏈?!保ā逗唵我彩且环N享受》)生活的歷練帶給她更多的是思考生活的本質(zhì),褪盡浮華的外表,其實生活、愛情都很簡單。這一時期的作品展現(xiàn)成熟女人的心境平和、理智寬容、真誠豁達的特征,可以稱之為“小女人散文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在2004年初開始在《清遠日報》開辟“情感熱線”專欄(獲評為“2004年度廣東省報紙副刊優(yōu)秀專欄”及在2005年度全國報紙副刊專欄年賽中榮獲二等獎),專欄作品大多是針對婚姻愛情家庭類的情感糾葛,作者既進行宏觀的透視,又給予微觀的剖析,同時指出問題的根源,有效的幫助讀者解決婚姻危機或婚外戀等邊緣情感問題。從題材上看,亦可以屬于后期散文。
第六節(jié) 袁啟生、何群賢、鄧國珍和王艷超的散文
一、袁啟生的散文
袁啟生,創(chuàng)作以小說為主,著有散文集《情滿飛霞》等。
《情滿飛霞》是他寫于90年代初期的一本游記散文集。分成兩大部分:一部分是他和幾位作家歷時20天,游訪云貴川的見聞記錄。另一部分是寫他熟悉的粵北(以飛霞山為代表)山水。一組“西南采風散記”,共17篇。按游歷行蹤一路寫來。從一個南方游客的視角,看西南的自然山水、名勝古跡、歷史傳說、民情風俗、奇特民居建筑、奇形怪狀的服飾 ……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讀者分享。雖是浮光掠影、走馬觀花,但觀察細致,感受敏銳,常帶給人以驚奇和驚喜。
袁啟生用一雙“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”去看,從小處著眼,能發(fā)現(xiàn)別人忽略了的美景,即使是常規(guī)景點,因為關(guān)注的細節(jié)與別人不完全一樣,給人的感悟和感動也不同。當游客注目于氣勢磅礴的黃果樹瀑布時,作者卻特別留意瀑布邊的“水簾洞”:“洞內(nèi)石景眾多且形象逼真生動,在洞前與巨瀑之間的懸崖峭壁上,有一條小石徑橫穿而過,游人可沿著它進入水簾洞內(nèi),坐在洞中,還可以透過巨瀑上的一些縫隙朝外遠看,別有一番情趣?!保ā兑墒侵蒙砗煻撮g》)別人在欣賞重慶白日的繁華,而作者卻獨辟蹊徑,“黃昏將近時,我們從山北的石徑登上了山頂。暮色,催亮了山城的千萬家燈火,整座山城,剎時間變成了燈的海洋,遠的朦,近的亮,閃閃爍爍,紅綠斑斕,那縱橫交錯的條條街燈,耀出沖天的光帶,格外晶亮,如同放在大黑布上的串串夜明珍珠,十分奪目照人。”(《山城燈海接銀河》)
同時,作品還將游歷途中所聽、所見、所經(jīng)歷的逸聞趣事穿插其間,山水因為有了人的故事顯得生動親切而豐富,讀者跟著一路走來,輕松活潑,饒有趣味,不僅增長了見識,還有一定的娛樂性。例如《豆腐山上兒女情》中,以磨豆腐的過程來形容山路的崎嶇:一對戀人阿兒和阿女約定相會,“阿女隔嶺望見阿兒已啟程下嶺,便找出黃豆,去掉豆殼,浸透豆拌,再慢慢磨好豆?jié){,點好豆腐,紅燒好,阿兒才汗淋淋的上到西嶺巔”,阿兒一路辛苦一路歡欣,阿女一邊忙碌一邊期盼,獨特的環(huán)境與獨特的生活方式,令山外人感到趣味盎然。還有作者在貴陽街頭看到用竹筐背著孩子滿街走的男士們,在花江鎮(zhèn)上狗肉街遇到“掛著狗頭賣羊肉”的店家,在陸良城里喝到不收錢的靚雞湯,在報國寺見到帶金表、吸香煙、瞄美女、學跳交誼舞的“改革和尚”,在成都餐廳里稱呼服務(wù)員為“小姐”遭搶白,同伴因穿西裝短褲進舞廳被“執(zhí)勤”拒絕……。因為有這些經(jīng)歷,袁啟生的“西南采風散記”就不僅僅是靜態(tài)山水的記錄,而是一次次充滿樂趣的奇遇,也是對生活的一次次新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飛霞山位于飛來峽的上游,廣東八大名山之一,是儒、釋、道三教合一的場所,也是粵北山水的代表,《情滿飛霞》有20多篇都是描繪這里的山水。雖然每處景點不外乎沿途風光、名勝、歷史、掌故等等,但因為作者對粵北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了如指掌,如數(shù)家珍,津津樂道。把握了每個景點的特色。所以每到一處,作者能尋找到最佳路線、最佳角度、最佳時機,在別人習見的地方欣賞到“奇觀”,令人嘆為觀止!——飛霞山的亭臺樓閣、飛流瀉玉、飛霞煙雨,獨松峰的壯觀日出,花尖山的玉帶瀑布、桃源仙境,飛來峽的奇風奇徑奇樹奇花,筆架山的茫茫云海,大東山神秘瑰麗的地下河,石角鎮(zhèn)的八石八巖,英德的碧落洞石刻和浪傘洲,王子山麓的銀盞溫泉……。雖然這些篇目沒有“西南采風系列”風趣活潑,但作品專注于對自然山水的欣賞,引領(lǐng)讀者知山聆水,讀者在美的熏陶中,“心曠神怡,俗意頓除”,視野更加開闊,智慧得到啟迪,提高了鑒賞大自然的美的能力。
“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”。中國古代的文人無論得志還是失意,總是在山水之間去感悟人生的真諦,感受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,激發(fā)靈感,孕育思想,培育豪情,在旅途中實現(xiàn)人生的升華,。游歷天下,縱橫四海,“心愛名山游,身隨名山遠”(李白詩句)——文人的每一次尋幽訪勝都是一次精神的壯游。粵北奇山異水間留下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跡,韓愈、劉禹錫、蘇軾、黃庭堅、孟賓于、劉仲堪、方覺希、黎清鍇都曾在此銜觴賦詩,構(gòu)成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。袁啟生興致勃勃沿著他們的腳印走,品讀他們留下的詩作墨跡,感受他們的胸襟。如《賢令山上瞻韓公》一文:韓愈被貶為陽山令,謫居“天下之窮地”的陽山。在任三年,勤政愛民,賢令芳蹤,日月同輝。被百姓稱為“賢縣令”,命名“賢令山”以紀念他。山上有遠賢亭,亭里有石刻像,亭后有游息洞,山坳石壁上有韓公“鳶飛魚躍”四個直行草書和“萬石之中,巍然雄尊,與歲寒君,心契無言” 的“千巖表”銘語,筆力雄渾,勢如盤龍。游走在山間,不僅飽覽雄偉壯觀的自然美景,更在山水間感受一代文豪身處逆境“氣正山河,文振民風”的豪邁氣概。作者感嘆:“陽山終不窮,天下知韓公,登山瞻賢令,何人繼高風!”山水與詩情交融,此時的山水就成了人文山水。
袁啟生的游記散文,雖沒有表現(xiàn)重大的主題,但通過記游寫景來抒情言志,寄托感慨,生發(fā)議論,表現(xiàn)出作者的人生理想,折射出時代的特征。袁啟生寄情山水,沒有古代騷客文人的牢騷、逃避、激憤,而是忘情地陶醉在美景中,融情與景,托物言志,以欣喜的心情去欣賞大自然之美,抒發(fā)對祖國大好河山、歷史文化的贊美之情,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。
在具體的描繪上,吸取了我國山水畫特點,強調(diào)“平遠”、“高遠”和“深遠”,運用散點透視法,虛實相生、以少勝多,既有長卷又有立軸。例如:“以奇、險、秀著稱的龍門,位于滇池北端。說他奇,是因為它‘怪石藏龍如仙洞,月門閃爍閣凌空’;險者,是它‘鑿壁穿巖開蹬道,樓徑空懸萬壑間’;秀者,乃龍門頂峰高聳,直指天端,頗像一位亭亭而立的少女,屹立在滇池邊。登上它,可遠瞻風光、近看崖景?!庇直热纾骸按笥^樓樓高三層,釉瓦飛閣,氣勢壯觀。晨登大觀樓,遠望山如云,觀湖水似霧;午登大觀樓,碧波萬頃微蕩漾,百里滇池盡眼收;暮登大觀樓,水天一色,晚霞盡染,見歸帆點點,聽漁歌陣陣。使人如置身于詩廊畫卷之中。”(《繁花似錦總是春》)俯仰之間,打破了時間和時間的限制,有聲有色,動靜相濟,構(gòu)成一幅色彩明麗的圖畫,激發(fā)觀賞者的想象,能從不同的角度給讀者以賞心悅目的感受。
為了增強抒情效果,《情滿飛霞》每篇標題均用七言詩句,文中穿插名人詩句,且常常以詩句結(jié)尾,或詼諧幽默:“如此寺僧真稀奇,身入空門心不羈。左手腕上金表閃,身旁響著收錄機。雙眼亂瞧女施主,濾嘴名煙嘴上吸??漳顝浲勇暵曧?,塵緣漫漫何了期?”或熱情贊美:“南國美景冠全球,山明水潔數(shù)英州。奇險秀美看不盡,勸君結(jié)伴一暢游?!蔽恼赂挥性娗楫嬕?。語言簡潔樸素,句式變化多樣,修辭手法豐富,讀來朗朗上口。
跟隨《情滿飛霞》遨游山水,可以廣見識,增閱歷,開胸襟,可以重新認識自己。???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二、何群賢的散文
何群賢(1976—),女,筆名何必問、伊格,廣東清遠人。新聞工作者,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 清遠市作家協(xié)會副秘書長,清遠重要的散文作家。其作品主要發(fā)表于《人民日報》、《讀者》、《羊城晚報》、《清遠日報》和《清遠古今散文》等報刊、書籍。散文作品《寧靜致遠牛魚嘴》獲羊城晚報社禾雀花之美征文比賽一等獎,《白廟漁村》獲“創(chuàng)建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”征文比賽二等獎,《與東城緊密接觸》獲“清遠發(fā)展潮》征文比賽三等獎。出版有散文集《文筆塔下》。
何群賢有得天獨厚的寫作資源:北江之畔奇異的山水風光,回歧山腳淳樸的鄉(xiāng)俗民情,文筆塔神秘的靈感召喚,作家虛靜澄淡的胸懷與萬取一收如礦出金的藝術(shù)思維,每每使得作家感慨萬千在猝不及防的時候思潮突然涌現(xiàn)?!坝醚圩屑氂^察,用腦積極思考,用心努力寫作”是群賢自己總結(jié)的創(chuàng)作套路,也是她感悟社會最直接的途徑。
也正因為這樣,何群賢的散文集《文筆塔下》近五十篇文章,有的指點江山追溯歷史評點人物,如《暢游飛來峽》、《飛來寺景區(qū)尋名人古跡》;有的描寫細雨微風中的花鳥蟲魚,如《禾雀花》、《小螃蟹》;有的述說粵北城鄉(xiāng)生活環(huán)境的巨大變化,如《與東城緊密接觸》、《家住北江畔》;有的回憶平淡如水的生活中的往事與人情,如《日子》、《十年河?xùn)|》、《我的家公》。這些作品洋溢著寧靜古樸的鄉(xiāng)村氣息,充盈著清純熱烈的情感色彩。那“一口咬下去,松松軟軟,甜卻不膩,韌卻不老,滿嘴油香”的《嶺南油糍》;“渾厚濃稠,墨綠墨綠”的擂茶,“仿佛得到了清洗,整個人通體舒暢,口舌生津”(《品味擂茶》);“白如雪花,嫩如春牙,用口咬之,無刺,滿嘴流油,腴而不膩,甘香可口”的一塊塊肥厚新鮮的鳊魚魚腩(《白廟漁村》),展現(xiàn)了粵北山區(qū)獨特的風味美食,令人心神馳往、口頰留香,凸現(xiàn)了作者對家鄉(xiāng)深深的膜拜與自豪之情。尤其是那些關(guān)于愛情、友情、親情、同學之情以及人間真情的一些篇什,作者用纖細的筆觸、輕輕地、淡淡地、娓娓地敘述,好象電影中的長鏡頭慢慢地推攝,讓讀者感到作者心的跳動,情的激蕩?!陡改付鳌窋⑹鲎髡邽榱俗屌畠簶窐愤M入小區(qū)幼兒園而嘔心瀝血委曲求全從而深刻地回想起父母對自己的恩情,平靜的敘述中寄寓著作者對父母深沉的情愛,讓人聯(lián)想到李密的《陳情表》與朱自清的《背影》?!兑粡埮f藤椅》于不經(jīng)意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對呵護與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寫作潛質(zhì)的領(lǐng)導(dǎo)由衷地感激,“生命中曾經(jīng)幸運地遇上了這樣一位良師”!《日子》描敘一位丈夫為了讓只會拼命工作的妻子休息一會,竟然背著不大不小的孩子走進工廠找媽媽喂奶為幌子,“我看見年輕的女人利索地幫忙放下孩子,坐在凳上抱著孩子喂奶。男子則站在少婦身后,輕柔地替妻子按肩”,“一股暖流頓時涌上我的心頭”。……這些文章發(fā)自作者的內(nèi)心,出于作者的至情,這是真正的“為情而造文”,這也是何群賢散文最值稱頌之處。
何群賢的散文初步形成了清美的藝術(shù)風格,簡潔自然、雋永優(yōu)美,別有一番情趣,別有一種風致,使人流連忘返,回味不盡。這首先表現(xiàn)在文字的謹嚴、描述的準確、語言的活潑上。如《土與奇食“野”》描寫紅燒芒鼠的制作:“燒紅油鍋,將芒鼠拉拉油,炸一炸,撈起放冷,切入冬菇粒、燒腩肉,拍上幾顆獨蒜,灑上一撮姜絲,倒入紹酒,細火慢慢燜至香氣四溢,用筷子戳戳可以插入,一道菜就做完了?!边@段文字語言生動形象,描敘精當簡練,特別是一些動詞的安排、短句的連用,使得紅燒芒鼠的制作程序、烹飪時間以及色香味活脫脫地呈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,讀者好像在親手制作這盤精美的美味佳肴,其趣無窮。正因為講究咬文嚼字,光與色交疊,聲與情并茂,心與景融合,何群賢的散文作品就如播放影碟,畫面優(yōu)美,水光山色,人情天籟,詩意盎然,舒展出寧靜致遠空靈超越的心意境界。
其次,表現(xiàn)在抒情與哲理的融合。何群賢的散文除了以情感人而外,往往還有引人深思的哲理,閃爍著智慧的火花。她的散文所描寫的,哪怕是一尊盆景,一張舊藤椅,一只小松鼠,也無不蘊涵著社會意義。如“本來是一次放松精神的旅行,卻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”,活潑可愛富有野趣的小松鼠,在夜幕降臨下的黃山,偷食垃圾箱里游人丟下的食物,長得膘肥碩大,邋遢猥褻,作者由此發(fā)出了振聾發(fā)聵的吶喊:“是誰招惹了黃山的小松鼠呢?是我們?nèi)祟悺H祟?,把他們的惰性與負累拋棄在山中,掠走的是愉快的心情和一疊定格的風景,而破壞的是自然的天性”(《黃山上的小松鼠》)。又如“種了一輩子農(nóng)田,放下不干會悶得慌”的兩位老人家,在省城子女家呆過一段時間,“不習慣,在農(nóng)村種種菜、插插田,生活很好啊。不愁吃,不愁穿。平日,兒女們也很喜歡回來呢”??粗鴥晌焕先斯硗诟鸬馁挥?,聽著老人難掩自豪的話語,作者禁不住直接站出來說:“他們對質(zhì)樸的生活不離不棄,在清淡的日子里體味著甜蜜”,“原來,簡單的人,簡單的快樂,才是最踏實的快樂”(《守著那一份快樂》)。群賢的散文著筆處是一人一事、一草一木,但她總能通過敘述和議論、抒發(fā)和敷陳,讓人們省悟出歷史感、滄桑感、超脫感,從而升華作品的意義。
再次,何群賢的散文布局謀篇匠心獨運,表現(xiàn)手法靈活自然。有的欲擒故縱,如《狗緣》篇;有的欲揚先抑,如《日子》篇;有的結(jié)尾出人意料,如《黃山上的小松鼠》、《賞花》篇。作者似乎特別鐘情于對比的手法。如《與東城緊密接觸》、《家住北江畔》、《暢游飛來峽》、《十年河?xùn)|》等作品都采用了對比的方法。作者經(jīng)歷過物質(zhì)匱乏的貧窮時代,見證過北江的濁浪翻滾桀驁不馴,如今生活在流光溢彩的大都市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的商品房、肥厚新鮮的鳊魚魚腩、北江大堤、濱江公園、飛來峽水利樞紐……新與舊、美與丑、甜蜜與痛苦,富有與貧窮,希望與絕望,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著大量的對比因子,作者順手拈來,常常采用閃回方式、對比的寫法,或擴大作品的容量,或延伸敘事的范圍,或深化文章的主題,從而使得作品事外有事,象外有象,韻味悠長。
三、鄧國珍和王艷超的散文、隨筆
鄧國珍(1956-),筆名波思、莘平,廣東省英德人。出生于粵北的一個偏僻山村普通農(nóng)民家庭,先后從事過耕田、上山、建水庫、中學教師、鎮(zhèn)政府和市委辦公室等工作,現(xiàn)任英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。系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清遠市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英德市文聯(lián)理事、文學協(xié)會會長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涉入文學領(lǐng)域,進行業(yè)余創(chuàng)作,多年來在全國各級報刊發(fā)表散文、報告文學、小說等作品200余篇,出版了文學作品集《鄉(xiāng)下雜糧》(2005年,中國文聯(lián)出版社)。此外還發(fā)表了新聞稿件300多篇,曾連續(xù)七年被《南方日報》社評為優(yōu)秀通訊員。
《鄉(xiāng)下雜糧》是一本以散文為主體的文學作品集,蘊藏著鄧國珍多年來熱愛文學的情思,展現(xiàn)了他在文學創(chuàng)作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。英德地屬粵北山區(qū),有著山水秀麗的自然風光,然而山區(qū)的貧瘠的土地又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帶來經(jīng)濟上的貧窮和落后。鄧國珍生于斯,長于斯,對這片生養(yǎng)他的土地寄予真誠的理解和深深的眷戀,同時更寄予深厚的希望。文集取名為《鄉(xiāng)下雜糧》,其中散文作品主要是寫生活在鄉(xiāng)下時斯情斯景,有童年的稚趣,如《牧牛情》、《我的五位
王艷超(1957-),筆名子賦。生于河北,1993年赴清遠,在企業(yè)、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、日報社都工作過。曾任清遠日報社社長,著有雜文隨筆集《身邊話題》。
《身邊話題》是作者任《清遠日報》社長時主筆《每周一議》欄目的作品集,凡四編120余篇?!豆沤裱哉撈肥轻槍沤衲承┭哉撚懈卸l(fā),大多從文字出發(fā),說解文字,通過體味字詞之間的細微差別,諷喻一些社會現(xiàn)象,頗有哲理味道,如《皇帝和蝗蟲》、《“變通”?變位!》、《出奇制勝奇談》、《認命與革命》等。有的舊話重提,但是賦予新意,如《南
第七節(jié) ?徐潤的雜文、于是乎的隨筆
一、徐潤的雜文
徐潤(1968—),湖北大悟縣人,曾在湛江市工作,1995 年調(diào)入清遠, 1999 年調(diào)入清遠日報社擔任編輯工作。已在《詩刊》、《長江文藝》、《雜文報》、《雜文月刊》、《雜文選刊》、、《羊城晚報》發(fā)表大批詩與雜文,著有詩集《最初的純情》。其雜文作品多次獲廣東省新聞獎、廣東報紙副刊作品獎、全國報紙副刊作品獎并被多家報刊轉(zhuǎn)載,現(xiàn)為《清遠日報》副刊編輯。廣東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 清遠市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三級作家。雜文集《我說誰了?》收錄作者從2001年到2005年的雜文,共分五卷:《見了就說》《白說也說》《有話直說》《不得不說》《夢里胡說》。
“人說:在美好的東西被摧殘時感覺到心疼,這叫善良;把善良的聲音表達出來,這叫勇敢。我說:活著就應(yīng)該有疼痛感,就應(yīng)該表達,除非行尸走肉?!保ā端坪跖c雜文無關(guān)的十句話(代自序)》)這段話概括了徐潤寫作雜文的情感動力及雜文的主要內(nèi)容:善良、勇敢以及敏銳體察世道人情的疼痛感。
徐潤首先是善良的,當社會以金錢和權(quán)勢為標準來劃分人的強弱時,他本能地站在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(特別是他熟悉的農(nóng)民兄弟)一邊,這不是旁觀者、局外人的同情和憐憫,而是飽含溫情、設(shè)身處地、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們的苦楚?!侗蝗跻暤娜鮿荨贰队嘘P(guān)農(nóng)民》(該文曾入選《2001年度中國最佳雜文》)等文章寫出“忘了本”的城里人骨子里對農(nóng)民的種種歧視:從精神的傷害到物質(zhì)利益的剝奪!“農(nóng)民”成為一個“貶義詞”:廣西一貪官被捕后提出“愿當農(nóng)民,將功贖罪”;河南某縣一派出所所長面對農(nóng)民的不滿囂張地叫嚷:“我什么人都怕,就不怕你們農(nóng)民!”;在京城,農(nóng)民工頻繁“登高”,以“自殺”的方式討要所欠工錢;在四川,一農(nóng)民因采沙場補償問題多次找身家過億的老板交涉未果,最終以同歸于盡的方式炸死了老板;幾位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饑餓、困苦、辛勞、盼望中熬過了十二年,終于捧回大學錄取通知書,但昂貴的學費卻成為難以跨越的障礙……作者是含著痛苦的眼淚寫農(nóng)民的艱難處境和被逼成“刁民”的無奈,用沉痛的聲音提醒冷漠的人們:“自古至今,農(nóng)民的地位是卑微的,甚至是卑賤的,其處境也是艱難的,他們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,躬耕于野,他們一生布衣草鞋,一生粗茶淡飯,他們一生用忍耐、倔強、生命續(xù)寫著自己的困難?!薄稗r(nóng)民是我們的根本,不管有意或者是無意之中,我們對農(nóng)民的歧視就是對我們自己的歧視,我們對農(nóng)民的鄙視就是對我們根本的鄙視?!薄皫退麄?,就是幫自己”?。ā稁退麄?,就是幫自己》)
作者真誠地欣賞、由衷地敬佩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中閃耀著的高貴?!督庾x一份遺書》催人淚下:遇難礦工聶清文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粉筆在安全帽上寫下遺書——一份與別人財務(wù)往來的賬單,這是一個普通礦工一生身家清貧、心地清白的寫照?!巴高^聶清文的這份遺書,透過這只言片語,它使我起惻隱之心,泛羞愧之色,存恭敬之意,它勝過我讀過的多少華麗的詞章和所謂深刻的文字,寥寥數(shù)行,孔子之仁、孟子之誠、顏淵之樂、曾參之孝,它無不包容之,無不涵蓋之?!鄙轿饕淮迩f一年里多名村民患病,先后有28位村民死去,農(nóng)民劉栓貴為捍衛(wèi)村民的環(huán)境權(quán)和健康權(quán),向?qū)е戮廴镜钠髽I(yè)討“說法”,走上了長達5年的維權(quán)之路。我們的慣性思維中,農(nóng)民是沉默寡言、隱忍持重、樸實憨厚、膽小怕事、毫無主見的,“劉栓貴的行為使我們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,頓生敬意”“無論從品行、道德以及樸實的情感等等多個方面來說,劉栓貴才真正配得上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:‘一個好農(nóng)民!’”(《一個好農(nóng)民》)還有居住在大深山里卻向往山外的世界的普通農(nóng)婦劉小樣,每天堅持聽收音機和看電視,希望知道的更多,更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后有和自己不同的人生,“我寧愿痛苦,不要麻木” 《陜西有個劉小樣》還有上海一位年逾50、腿有殘疾的普通下崗女工査文紅,來到安徽偏僻的鄉(xiāng)村小學義務(wù)教書,讓孩子們學知識、講文明、懂禮貌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《查文紅為什么不是“東方之子”》……他們是鏡子,照徹人們靈魂中的淺薄、偽善;他們是鋒利的刀子,割開了人們骨子里的世俗、偏見;他們是窗口,呈現(xiàn)出普通人心底的真誠、無私,在這些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平凡的生命深深地敬意!
徐潤更是勇敢的。用“鐵肩擔道義,辣手著文章”十個字可以概括他寫作雜文的姿態(tài)。他是文壇的一位俠客:冷眼熱腸,是非分明,疾惡如仇。當善良受侮辱、正義被踐踏、丑惡在橫行,作者便會怒發(fā)沖冠、拍案而起,仗劍而出!《我說誰了?》一書的大多數(shù)篇目是怒目金剛式的。一篇富有戰(zhàn)斗力的雜文如一把寒光閃爍的亮劍,直指要害,一針見血,干凈利落。
這是一部新的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,位高權(quán)重的官員們在權(quán)錢美色面前出盡了“洋相”、鬧出的各種“冷笑話”,上演各種鬧劇、丑劇:胡長清擅長書法,常寫“知足常樂”,其“墨寶”幾乎覆蓋了南昌×tvó[1]B< [www.hnbc123.com ???T .q?市的大街小巷,“潤筆”非??捎^,他倒臺后,南昌市刮起了一股“鏟字風”, 胡長清死到臨頭時還在請求:“我能寫毛筆字,你們留下我,我給你們寫字?!保ā敦澒俚膫€性》);×tvó[1]B< [www.hnbc123.com ???T .q?為了讓上級領(lǐng)導(dǎo)在攝像機前表演三分鐘投放沙袋的儀式,某地方官員竟然下令將前一夜解放軍、武警官兵成功封堵的水口挖開;某新上任的市委書記為慶賀自己榮登寶座,耗資200萬,全城戒嚴,搞“大閱兵”(《官場丑態(tài)評點》);一些貪官將“千辛萬苦”貪得大量的金錢藏在糞坑中、豬圈里、屋檐下(《貪官的糞坑情結(jié)》);某人事處長迷戀“某已故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的女兒”,相信“她母親將帶600億美元回國”,竟拋棄妻子與騙子結(jié)婚,做起黃粱美夢(《官迷與財迷》);利令智昏、權(quán)令智昏至此!官場的腐敗墮落,暴露出我們政治體制和用人機制的缺陷與弊端,得意忘形的權(quán)貴們的悲劇下場,也應(yīng)驗了《桃花扇》里的一句讖語:“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!”作者對官場之伎倆與丑態(tài)極盡挖苦、嘲笑、諷刺之能事。這類揭惡的雜文,使人讀來不禁啞然失笑、義憤填膺繼而長嘆一聲!
這也是一部新的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象》,商品化浪潮沖擊著毫無準備的中國社會,各種亂象讓人觸目驚心:黑龍江之“黑”,不僅黑在七臺河170多名礦工遇難、也黑在大醫(yī)院喪心病狂地對病人“痛下殺手”,弄出個550萬的天價住院費《“黑”字解讀》;“教授遍地走,專家多似狗”,但專家們鮮有驚世駭俗的發(fā)現(xiàn)和壯舉,卻屢有驚世駭俗的高論(《專家和專家之高論》);年輕人追逐“時尚”、商家熱情鼓噪,圣誕節(jié)、情人節(jié)、愚人節(jié)逼近,而中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越來越被淡漠(《圣誕節(jié)是什么節(jié)》);在金錢和利益的驅(qū)動下,足球甲B聯(lián)賽成為假B聯(lián)賽,癡心的球迷們一次次被捉弄、被羞辱《瘋狂的惡之花》;“小姐”的含義變得曖昧,“二奶”“情人”卻成了有“品位”的雅稱(《“小姐”的遭遇》);某地稅局巧立名目,在虛開稅單上,赫然寫著克林頓、劉邦、秦始皇;24歲的女大學生向殘疾父親所要學費未果,一紙訴狀,女兒上了大學,父親淪為乞丐;14歲花季少年從家里偷出20萬元,帶著兩名三陪女郎天南地北“逍遙游”居然暢行無阻;一個9歲的孩子被老師發(fā)動同學評出了18條罪狀……人命關(guān)天的事、德高望重的人、一切該鄭重其事、一絲不茍對待的東西全部成了“兒戲”“娛樂”“搞笑”!作者感嘆: “這是一個浮躁的年代,文化轉(zhuǎn)眼就可以作為一個幌子!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年代,文化轉(zhuǎn)眼還可以成為一件漂亮的外衣!文化,多少荒謬假汝而行!文化,多少淺薄假汝而行!文化,多少惡俗假汝而行!”(《王菲是誰?》)“這是一個一切都變得愈來愈堅硬的年代——我們的土地,我們的房舍,連同我們的心。在它的字典里,寫滿了自私、欲望、享樂!”毫不利己,專門利人的信念已是昨日黃花,‘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’的大旗高高飄揚——而且,這顆心愈來愈堅硬,愈來愈難以把握——它不為生命和鮮血動,不為高尚的情操動,不為神圣的理想和信念動,不為國家與人們利益動,不為正義、原則和立場動,不為親情、愛情、友情動,不為道德和價值取向動,不為春秋交替、日月輪回動,甚至不為風吹草動,它只為個人之蠅頭私利而動。它可以把暗痂變成鮮艷的桃花,把崇高變成俗鄙,把苦難變成有趣的游戲,把災(zāi)難變成賺錢的機器,甚至還把正義變成邪惡?!薄段覀冇鷣碛鷪杂驳男摹?o:p>
徐潤借作品抨擊時弊,呼喚正義,并非一味吐口水、倒垃圾,作為報社的編輯,他接觸大量的各類信息,作為社會的一員,他對社會的各種病態(tài)有切膚之痛,內(nèi)心的感受和思考猶如魚鯁在喉,不吐不快。他的雜文既有大量的事實為依據(jù)、又有對生活的真知灼見,故他分析問題不是隔靴搔癢式的,而是以敏銳的眼力向著事物的縱深探望,使?jié)摬卦谑挛锉澈蠡騼?nèi)部的一切浮露于讀者的面前,在看似不相干的幾件事情之間,剖析其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,令人恍然大悟,既驚訝于事實背后隱藏的真相,又驚嘆作者探幽燭微的敏銳目光?!掇k案太多》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:某法院干部報考首次國家司法考試,通過率為零,是什么原因?司法人員回答:“時間不夠”“辦案子多”。聯(lián)系某些地方的枉判亂斷的“葫蘆僧”、只懂玩弄權(quán)術(shù)卻不懂法律的法盲院長、“吃了被告吃原告”的某些法官……文章一語中的:執(zhí)法者的自身素質(zhì)決定了其制法水平之高低。越是辦案能力低下,“案子就越辦越多,而越辦越多的結(jié)果是越?jīng)]有時間學習法律,越?jīng)]有時間學習法律的結(jié)果是導(dǎo)致案子越辦越多……?!本实淖h論,抓住了問題的要害,深刻透辟,入木三分,讀來忍不住擊節(jié)叫好!
“人生是無奈的,人是逼出來的;誰甘愿擁有曳尾涂中的人生?因此,有人拿起了刀,有人拿起了筆。拿筆者的目的亦分為兩種:一是為了記錄;一是為了涂抹?!保ā端坪跖c雜文無關(guān)的十句話(代自序)》)
“擁有沉重的心,才能關(guān)注沉重的人生,才會留下沉重的文字?!保ā端坪跖c雜文無關(guān)的十句話(代自序)》)讀徐潤的雜文是沉重的,因為飽含深情,這沉重里有痛、有憤——既痛心疾首又痛快淋漓!
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。明知道有些話可能是“白說”,但徐潤依然固執(zhí)地堅持“見了就說”“白說也說”“有話直說”“不得不說”“夢里胡說”,這份勇敢尤其令人敬佩!
二、于是乎的隨筆
改革開放政策激發(fā)了中國人民長期被壓抑的活力,人們一夜間迸發(fā)出巨大的創(chuàng)造熱情,仿佛個個都在摩拳擦掌,躍躍欲試,要在改革的大潮中一顯身手。在“摸石頭過河”的過程中,新舊交替,中西碰撞,出現(xiàn)各種新情況、新問題,既令人欣喜又讓人憂慮。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作家們感觸猶為真切。作家以敏銳的眼光關(guān)注著,以冷靜的頭腦思考著?!肚逍选愤@部隨筆集就是清遠作家于是乎觀察和思考的結(jié)晶。
??? 于是乎(1940—2007),原名傅璽政,1940年出生,吉林公主嶺人。中共黨員。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長期從事新聞工作,曾出版過報告文學、魯迅研究、散文、評論方面著作若干。歷任黑龍江鶴崗市嶺北礦中學教員,嶺北礦通訊干事,《鶴崗日報》記者、副刊部主任、總編輯、社長,中共鶴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,清遠報社社長, 清遠市政府副秘書長,1961年開始發(fā)表作品。著有評論集《言路》與隨筆集《清醒》及魯迅論著等。
《清醒》這部隨筆集收錄了于是乎寫于90年代的作品,書中既有對現(xiàn)實問題及時而中肯的評說,也有自己長期寫作心得的總結(jié)。
?? 《清醒》關(guān)注生活中各種令人欣喜的變化,滿懷激情地歡呼春天的來到,為改革中的勇者、強者、能者、賢者鼓與呼,為我們樹立起一座座精神的豐碑:他肯定張家港人奮發(fā)向上、“敢為天下先”的進取精神和“自加壓力”、負重前進的實干作風;他欣賞鄧亞萍把個人的榮譽與祖國的榮譽連在一起,以超人的付出獲得超人的業(yè)績,以壓倒對手的凌厲氣勢,奪得世界大賽18個冠軍,130多枚金牌;他贊美解放軍某部汽車教練員陳小平在抗洪搶險中,沖鋒在前,舍己為人,救出21個孩子,卻失去了自己的女兒;他頌揚解放軍某團團長李國安愛崗敬業(yè),執(zhí)著奉獻,35年邊疆歲月,22載荒漠找水,跋涉兩萬多公里,調(diào)查邊疆水文地質(zhì)情況,建起我軍第一個水文地質(zhì)博物展室;他謳歌孔繁森情系藏區(qū)人民,割舍對老母親、妻子、兒女的“人之常情”,為撫養(yǎng)兩個孤兒不惜賣血,體現(xiàn)出來的共產(chǎn)黨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?!麄兛胺Q中國的“筋骨和脊梁”(魯迅語),正是這些實干家們的努力,改革開放的中國創(chuàng)造了令世界驚嘆的奇跡!相對于欣賞抓住機遇、開拓進取、勤勞致富、功成名就的“浪潮兒”,作者似乎更看重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憑扎實的“腳力”默默奉獻、面對名利的誘惑心如止水、甘于清苦的人,在他看來:“面對商海大潮,面對價值取向的多元化,面對物欲和金錢的沖擊,高揚理想和信念的旗幟,滿懷無私奉獻的情操,仍能恪守那份與人民患難與共的清貧,以淡泊為樂。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高貴,一種高尚的人格力量,值得大加張揚?!?《文官不愛錢》)以他們?yōu)榘駱樱肚逍选烦珜?dǎo):“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,總要有股精神,這就是吃苦的精神,艱苦奮斗的精神,這種精神什么時候都不能丟。不僅現(xiàn)在需要,就是將來大家都富了也是需要的。這股精神,可以使人振奮,可以使人長進?!保ā哆?,還提過緊日子》)對個體而言,也是如此。他反復(fù)告誡大家:“‘苦’并不是壞詞,‘苦’可以錘煉人?!唷莛B(yǎng)德、養(yǎng)性、勵志、戒逸、防腐、防變等?!薄俺钥嗍亲鋈酥?,是成功之橋;困厄是奮斗的動力,是幸福的源頭,是意志的熔爐”(《從“苦”中升騰起輝煌》)
同時,《清醒》更尖銳地揭示出現(xiàn)實生活中各種丑病現(xiàn)象:一類是舊體制遺留的歷史積弊,它們是改革開放的阻力,是束縛人們手腳的繩索,如:行政部門機構(gòu)臃腫,十羊九牧,人浮于事(《去“冗”》);一些單位輕視知識、漠視人才(《“首當其沖”的一條》);某些機關(guān)官僚主義、互相推諉、擺“圖章”陣(《解除“圖章的困擾”》);某些地方小人得志、捕風捉影、造謠中傷(《創(chuàng)造良好的“軟環(huán)境”》《勿讓小人得志》);作者大聲呼吁:解放思想,放開手腳,要創(chuàng)造一個高效率的政府、要為人才提供適宜的土壤和陽光、要營造和諧健康的社會心理環(huán)境。另一類則是隨著經(jīng)濟大潮裹脅而來的精神垃圾,是社會道德失范后的張皇失措——物質(zhì)富有精神貧困的畸形現(xiàn)象:在一些人眼里,金錢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,市場經(jīng)濟是一場“搶錢”的戰(zhàn)爭,是一場互相欺騙的戰(zhàn)斗。一些人私欲膨脹,唯利是圖、投機取巧、不擇手段,他們崇尚享樂主義、拜金主義、利己主義,奉行“理想理想,有錢就想;實干實干,有錢就干”,成為金錢的奴隸、利欲的俘虜;一些人正氣不足,在歹徒行兇、人命關(guān)天的時候竟然袖手旁觀、麻木不仁,讓英雄流血又流淚。更讓人痛心痛恨的是某些干部驕橫跋扈、弄權(quán)營私、紙醉金迷……。作者像一個警惕的哨兵,睜大眼睛,明察秋毫,他提醒讀者:“光看到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面還不夠,更應(yīng)該看到市場經(jīng)濟給傳統(tǒng)價值觀造成的巨大沖擊——以價值、理想、道德、情感為主的人文精神出現(xiàn)了衰落的現(xiàn)象,這一現(xiàn)象是特別值得注意的。……物質(zhì)生活的提高固然可賀,如果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的滑坡,那真是得不償失,是一種倒退?!保ā抖嗝葱枰稽c精神啊》)
書名《清醒》直接表明作者的創(chuàng)作意圖:就是要給那些被商品化浪潮沖昏了頭腦、迷失了方向的人們潑潑冷水,敲敲警鐘,讓他們冷靜冷靜、降降血壓。因為:“保持清醒,就容易去偽跡,除金飾,少攀比,淡物欲,戒浮躁,遠離紅紅綠綠的羈絆?!保ā肚逍选罚叭梦镉罚趴氨俚懒x之門;弛得塵俗之肩,方可挑圣賢之擔?!保鳗q洪應(yīng)明《菜根談》)清醒不僅僅是一種心態(tài),它更是一種智慧——清醒地活著,清醒地看待社會上的光明與陰暗,清醒地認識自己和他人,清醒地面對各種名利的誘惑,這是一個健康的、優(yōu)秀的、高尚之人的根本修養(yǎng)。只有頭腦清醒,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,才能認清方向,站穩(wěn)腳跟。他強調(diào),要使自己保持清醒,就必須有自省精神,“時時勤拂拭,不使塵埃染”,“盡管塵埃亂飛,只要靜以修身,就不會被塵埃所染,……只要勤拂拭,清理自己頭腦中各種不健康的東西,就會一步一步走向崇高?!保ā丁办o”以修身》)花繁柳密處撥得開,方見手段;風狂雨驟時立得定,才是腳跟。
《清醒》一書,字里行間充溢著一股正氣,愛憎分明。作者反對“為文而造情”,他之所以能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,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,是因為他對生活真誠地投入,“努力讀好社會生活這本‘大書’”(《花與土》)文中所談?wù)摰膯栴},都是針對現(xiàn)實“有感而發(fā)”,體現(xiàn)出作者敏銳的感受力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力圖“易世俗所難,緩時流之急”,(明﹒洪應(yīng)明《菜根談》)的良苦用心。
《清醒》一書文筆犀利,文字簡潔,抓住要害,一語中的,例如:在《“寶”與“餌”》一文中,從子罕以“不貪”為寶的清廉高潔反思今天某些干部貪得無厭終成囚徒的悲劇,文章直指關(guān)鍵:“魚之所以上鉤,因為它貪餌。如若它過而弗視,那也就安然無事,不至于喪命了。不過魚的本性改也難,總是走著由貪小餌到貪大餌這樣的路,前邊的上鉤了,后邊的又跟上來前赴后繼,難以斷絕。從它的上鉤,我們可以這樣說,餌是外因,貪心是內(nèi)因,是致命點。”議論精警有力、縝密辯證,耐人咀嚼,讓人回味。
作者思維活躍,視野開闊,有豐富的文史知識,體現(xiàn)在《清醒》中,不僅是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旁征博引,信手拈來,而且點評人事,正反對比,入情入理。他追慕古人“用意要精深,下語要平淡”,不作驚人之語,文風誠懇質(zhì)樸。
?“給沉淪者以船,給沉醉者以鐘,給勝利者以激情和力量”(《跟理想一致——文藝創(chuàng)作隨想》)——這是于是乎對文學價值的理解也是他遵循的創(chuàng)作宗旨。而《菊花賦》和《梅花賦》兩篇文章,借菊花凌霜盛開、梅花傲雪怒放的堅貞氣節(jié)和高標的風格,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志向和情趣。
在一些人眼里看來,于是乎的某些議論也許是不合時宜的“老生常談”,但細細品讀,文中包含的樸素的道理,發(fā)人深思,常讀常新。它是一劑“清醒劑”,可以助人去除閑雜念、粗浮氣、驕矜色,可以促人時時檢點自己,刮垢磨光。無論過去、現(xiàn)在還是將來,無論待人還是律己,它都不會過時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?(陳輝輝執(zhí)筆)
第八節(jié)蔣馨舜、黃家賜、曹春生、黃東滉等人的散文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蔣馨舜,湖南人,曾經(jīng)在清連山縣做過教師、新聞秘書,已經(jīng)在《南方日報》等各級報紙雜志上發(fā)表300多萬字,其散文曾獲省級獎,著有散文特寫集《邊情》。這部集子取名為《邊情》,“邊”有邊遠、邊緣的意思,作者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在偏遠的連山,作者關(guān)注的大多是一些底層的弱勢群體,似乎是被社會“邊緣化”的群體。然而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“中心”,他所關(guān)注的是以他為中心的人際關(guān)系和自然社會環(huán)境,不存在邊緣化的問題。學者們關(guān)注的是“學術(shù)”價值,然而蔣馨舜是實實在在走近他們,關(guān)注他們的生活。這些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(yè),但都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,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。如《愛,不需要理由》、《瑤鄉(xiāng)“小家庭”里的孩子們》、《祖孫三代主義真》《不認命的蔣惠媚》《信仰是心中的綠洲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,展現(xiàn)了一種情感與精神力量。
蔣馨舜的散文,真實,樸素,以情動人,他筆下的人物,如趙劍蘭、蔣惠媚、陳剛、母親、紅軍、爺爺?shù)鹊?都有一種感人的精神力量;他善于通過情節(jié)刻畫人物,抓住典型細節(jié)雕刻人物,如《祖孫三代主義真》。爺爺做生意遇國民黨匪兵搶劫,危急關(guān)頭被紅軍救下這一細節(jié),就很生動感人。蔣馨舜的風情與景物散文,寫出了獨特感受,描寫細致精確,文筆優(yōu)美,如《三水,美麗的瑤鄉(xiāng)》《匆匆荔鄉(xiāng)行》等。
黃家賜(1952—),連州人,當過知青,縣市政府辦干部、清遠市機關(guān)事務(wù)局副局長、清遠市人大副秘書長,廣東省作協(xié)會員,著有《黃家賜旅游散文集》,《趣游清遠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。黃家賜主攻旅游散文,在《南方日報》《廣州日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大量游記散文, 《趣游清遠》是他關(guān)于清遠游記散文的結(jié)集。這部作品的主要特色就是“趣” 。在開卷首篇《熊熊篝火映瑤山》中,我們就領(lǐng)略了“趣”的妙用。作者寫連南瑤族篝火晚會上,一群瑤族阿貴、莎腰妹捧著一碗碗用大米釀造的瑤山水酒敬游客,難倒了不少客人:“在敬酒中,一些游客不知深淺,一下子成了個‘紅臉關(guān)公’;一些游客望而生畏,臨陣退縮,落荒而逃;也有一些有膽量也有酒量的游客,在同行游人的聲助、鼓勵下,極其豪爽,不甘示弱地與莎腰妹接二連三地喝起了‘交杯酒’?!苯又鴮懍幇奶?、對歌、“認莎腰妹”。一位叫“細哥”的游客“連中三元”,“當場獲得一個瑤族刺繡花袋,樂得他有牙無眼,興奮不己?!敝劣谂c瑤胞共跳“歡樂瑤山”舞蹈,更是趣味盎然。這“趣”,是奇趣,奇特的民族風情,樂觀幽默,令人暢懷。
作者大量的篇章是寫風光名勝的。在作者筆下,山有人的雄姿,水有人的感情,花有人的嫵媚,樹有人的風采。它們無時不與人的情感相通,同它們在一起,人就會心閑意適,悠悠自得,“獲得仙境般的享受”。 如《觀音山觀瀑》精確地寫出了瀑布之美,更寫出了作者心靈凈化之“趣”。 ???黃家賜還擅于描寫人與大自然的“互動”,人與自然的“搏弈”之趣, 如《到大旭山漂流去》寫人與激流的搏擊,狼狽、愉快、瀟灑、成功,襯托出漂流之優(yōu)美。讀黃家賜的游記散文,不僅有趣,更有味。因為,他的作品描繪了清遠山水的真實面貌,洋溢著一種源于生命直覺的鮮活體驗。語言清新雋永,并時有幽默感,想象豐富奇特。他有時散點透視,寫出景區(qū)的不同特點。
曹春生(1954 ?—),筆名季首。出生于湖南桂陽,四歲喪父,隨母親定居廣東連州。做過農(nóng)民,當過教師,記者,辦過報紙。八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,此后再無間斷,筆耕不輟,涉歷體裁有戲劇、曲藝、電視、小小說、散文等,出版有散文集《湟川賢蹤》、《古村遺韻》(2005年,研究出版社)等多部。
《古村遺韻》是作者近年來用力較多的一部介紹地方歷史文化的游記類散文集子。連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,而連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需要挖掘和整理,“每一個古老的村落都蘊藏著一段古老的故事,每一間古老的宅院,都遺留著歷史的韻味”(《古村遺韻》序)。作者的足跡遍及連州的大小村落,對每一處的古村落歷史的追記都是在大量調(diào)查考證的基礎(chǔ)上寫成的,真實可信,文筆優(yōu)美,我們可以隨著作者的筆觸作一次古老連州的“文化之旅”,全書圖文并茂,書中許多照片都具有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價值,為今人認識連州了解連州,以及后人研究連州及嶺南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真實的史料。
黃東滉(1954 —),出生于廣東英德,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(yè),現(xiàn)任英德市文聯(lián)常務(wù)副主席。生在農(nóng)村長在農(nóng)村,干過木匠,做過中學教師,當過鄉(xiāng)政府干部。八十年代開始,“半路出家”,業(yè)余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,跟大多數(shù)業(yè)余作家一樣,開始寫小說、詩歌,頗有斬獲,曾有《黑色的農(nóng)民》獲得省故事創(chuàng)作二等獎。近年來,致力于小說散文創(chuàng)作,著有文學作品集《昨天的故事》(2005年,作家出版社)。
《昨天的故事》是一部收集小說、散文、隨筆的文學集子,其中是以散文為主,收入集子里有25篇。黃東滉的散文有兩個鮮明的特色:情感的真實,語言的生動。在抒發(fā)感情和遣詞抒意方面,劉勰《文心雕龍·詮賦》篇中有過很好表述,“原夫登高之旨,蓋睹物興情。情以物興,故意必明雅;物以情觀,故詞必巧麗。”《故鄉(xiāng)的洗馬潭》一文就是以童年樂園的“洗馬潭”為情意寄托的“物”,直接抒發(fā)了懷念故鄉(xiāng)和感慨人世變遷之情,另一篇《魚塘童趣》也是異曲同工的一篇佳作,情感抒發(fā)之真實,毫不扭捏,決無為文而造情的虛偽。黃東滉的散文在語言方面是很有特色的,自然生動,新奇有趣,不落窠臼?!豆枢l(xiāng)的月亮》絕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然而在他的筆下卻翻出新意:“故鄉(xiāng)的月光是神秘的,溫馨的”;“是快快樂樂的月光”;“有傷感的色彩,有股凄涼的味道”;“是恐懼的月光”;“是要命的月光”。作者對故鄉(xiāng)的月光賦予了更多的人的感受,引人深思,不僅是對那曾經(jīng)“照古人”的明月,也有那令人感慨萬千過去的時光。
第九節(jié) 毛慧芳、陳國楚等人的散文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毛慧芳(1974-),女,陽山人,長期在陽山縣任中學老師,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曾在省市報刊發(fā)表散文幾十篇,并獲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主辦的征文大獎。其散文集《星星伴我行》由由中國文聯(lián)出版社出版。
毛慧芳散文的第一個特點是真摯動人。散文寫作的過程也是燃燒的過程。毛慧芳就是這樣,她不僅善于捕捉事物的審美特征,風貌,還寫出了其魂魄。如《小城的街》,這街固然是“滿眼的綠”、一條條都是“流動的彩色的河流”,是“閃光的綢緞”,但這僅僅是表象,透過這表象,作者發(fā)現(xiàn)了這“街”收藏著“笑聲和臉龐”,收藏著歡笑和痛苦,瑯瑯的書聲、笑聲、談話聲在流動的陽光中歡樂著、苦惱著、憂愁著……這“街”便有了豐富的內(nèi)涵與情感?!缎〕堑臉颉芬彩乔楦械臉?,情緒化的橋,人格化的橋,它“懂得生活的沉重”,它挑起了“兩岸的歷史滄桑”,“挑出了兩岸璀璨的萬家燈火,兩岸的桃紅柳綠,鳥語花香,歡聲笑語,春筍般崛起的樓宇,挑出了溫馨、安寧與小康”。而《小城之魂》則直接進入了“魂”,這“魂”是“流風善政,遺澤庚桑”的韓愈“高標陵秋嚴,貞色奪春媚”的錚錚鐵骨。毛慧芳的散文敢于袒露真心,把心交給讀者,如《品味枇杷》,作者寫童年時,偷摘了生產(chǎn)隊的枇杷,被人發(fā)現(xiàn)后的尷尬場面及其忐忑不安的微妙心理活動,十分真實并難能可貴。毛慧芳的部分散文詩意濃郁,韻味深長,善于營造詩一般迷人優(yōu)美的意境,如《大霧籠罩著鄉(xiāng)間》《三排瑤寨》《醉在秋夜》《故鄉(xiāng)的竹林》等等。還有一些人物散文如曾獲省級獎的《一株清香四溢的油茶樹》通過大量的典型生動的細節(jié),立體地刻畫人物, 抒情、描寫議論有機結(jié)合,顯示了作者較高的功力。
陳國楚(1963? —),祖籍廣東肇慶,出生于清遠市,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1982年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以來,先是熱衷于小說、詩歌的創(chuàng)作,近年來又鐘情于散文創(chuàng)作。早年曾與幾名文學青年編輯出版了《北江詩叢》七卷、《北江文學報》三期,并在《南方日報》、《珠江》、《香山報》、《清遠日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詩歌、小說、散文300篇(首)?,F(xiàn)為清遠市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與妻子(黃海鳳)合作出版了散文集《相醉》。
《相醉》(陳國楚卷)是從陳國楚近年來創(chuàng)作的20余萬散文作品中選編的,散文集得名于其中一篇同名散文。收入這部集子的散文基本上都是寫親情、友情的,陳國楚是性情中人,所以他的創(chuàng)作主題幾乎都是圍繞“情”字。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來,他的創(chuàng)作不帶有任何使命感和功利性的,僅為情而驅(qū)筆,故而他的作品中親情融融,友情濃濃,自然真實,誠摯感人。然而,陳國楚很少寫關(guān)于愛情的散文,僅有一篇《我是一只小小鳥》最為出色,寫的是“我”的初戀,而初戀的對象竟是塵世之外的小尼,小尼是絕色美女,卻皈依佛門,“袈裟不可思凡塵/一點凡心萬點愁”,這場戀情因執(zhí)著始,卻因理智終。初戀是最美的,然而這場離奇初戀卻有點凄美。
龔政宇,龔政宇創(chuàng)作面是很廣的,同時也是個多產(chǎn)的作家,曾創(chuàng)作過小說、戲劇、故事、散文、報告文學、曲藝、詩歌、學術(shù)論文等多體裁文藝作品并發(fā)表了200多萬字,出版了《瑤家風情》、《瑤山熱土》、《瑤山大風歌》、《瑤山抒懷》等十多部文學集子。就散文而言,他的散文主要是反映瑤家風土人情的,對于“生于斯長于斯”百里瑤山的山山水水字里行間充滿了感激和熱愛之情。而且作者自幼就參與瑤族人民的各種生產(chǎn)、生活活動,與瑤族人民憂戚相關(guān),冷暖共知,自然在他的筆下那些看起來稀松平常的凡人小事,也就變得清新動人誠摯感人了,閱畢仍令人不忍釋卷。
高峰(1963-),本名莫楚華,高峰是他的字。廣東清遠市清新人,軍旅出身。歷任部隊文書、中學教師、中國海員。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廣東省民間藝術(shù)家協(xié)會會員。出版有散文集《碧海藍天》(2001年,中國文聯(lián)出版社)。
《碧海藍天》是作者的第一部散文集,分為《海港風情》、《人在旅途》、《港澳傳真》、《歲月流星》、《心海泛舟》五個部分,共收作者十余年間創(chuàng)作的68篇散文,題材上大體可以分為兩類:人文自然風光的游記類散文和人物情懷抒發(fā)類散文。作者曾經(jīng)當過兵,做過海員,游歷甚廣,這對他的文學創(chuàng)作非常有好處。如《海港風情》、《人在旅途》、《港澳傳真》基本上屬于前一類?!稓q月流星》、《心海泛舟》屬于后一類。作者熱愛生活,為人正直,秉承“憑一身正氣,著醒世文章”的創(chuàng)作理念,因而他的作品呈現(xiàn)出情感真實,語言凝練,篇章精致的特點。
賴成養(yǎng)(1938—)廣東樂昌人,1967年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(yè),曾在樂昌縣學校、韶關(guān)市教育局工作,清遠建市后歷任清遠市教委副主任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文聯(lián)主席、《北江》月刊主編等職, 上世紀曾內(nèi)部出版文集《拓荒言錄》等多部,2004年由遠方出版社出版四十五萬字的散文《旅路尋蹤》。其散文與報告文學多次獲市文學征文評獎一等獎。《旅路尋蹤》的特點一是自傳性明顯。該書從1950年家鄉(xiāng)解放,作者由山溝走向縣城、首都北京,再由北京、樂昌、韶關(guān)、清遠,直至退休, 以人生經(jīng)歷為經(jīng),以一個個親歷事件為緯,線索分明;二是富有時代感。共和國五十多年的風云都在他筆下有所展現(xiàn);三是有真情實感。其作品充滿了對祖國、時代、人民、同志及親人的愛,如《千里迢迢上北京》、《從大山溝來到天安門廣場》、《看見毛主席啦》、《依依惜別》等篇,情真意切,有一定感染力。《旅路尋蹤》既是長篇自敘散文,但每一篇又是相對獨立的篇章,每一篇都可看作是一篇散文。
?
葉新興(1932-),曾從事多年的行政工作,業(yè)余愛好文藝寫作,1992年退休后,賦閑在家,年逾古稀的他才開始專心從事散文創(chuàng)作。他的創(chuàng)作動機很是單純,不是為個人名利寫作,也不是為歌功頌德而寫作,更不是為政治任務(wù)而寫作,而是為消閑為延年益壽而寫作,是為“娛樂”自己而寫作,是非功利性的文學創(chuàng)作。晚年著有散文集《歲月如歌》,近20萬字,他的散文作品內(nèi)容無外乎悠閑生活中瑣碎小事、閑言碎語以及對鄉(xiāng)土情懷和七彩人生的描述??傮w而言,散文顯示出一種樂觀、豁達、悠閑、瀟灑的精神和格調(diào)。
莫自省(1941-),筆名志成、慕志成,壯族,廣東省連山人。曾多年從事行政工作,曾任連山文學藝術(shù)界聯(lián)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、楹聯(lián)協(xié)會會長、《鹿鳴》文學報主編、《壯族百科辭典》副主編等學術(shù)職位。著有文學作品集《山栗》(2001年,廣州出版社),收錄作者散文、隨筆、小說、雜感等文學作品,其中以散文隨筆為主,收錄在《連山走筆》、《山中采栗》兩部分卷里。他的散文有的是對連山的風土人情描繪,有的是對連山景物的訪古探幽,帶有強烈的地域特色,給讀者展現(xiàn)了一幅幅連山少數(shù)民族自然風光和風俗人情的畫卷。